在全球高等教育版圖中,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與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憑藉其卓越的學術實力、創新成果及國際化特色,穩居世界頂尖學府之列。
根據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NUS位列全球第8位,NTU緊隨其後,排名第15位。
兩校不僅在教學與科研領域持續領跑,更通過教育政策的革新,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轉型。
新加坡國立大學 亞洲學術重鎮的綜合實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於1905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其三大校區容納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或地區和地區的3萬餘名學生,形成了高度國際化的學術社群。
在學科建設上,NUS開設了60個本科專業,涵蓋人文社科、理學、工程、商學、法學、醫學等核心領域。
其工程學院與醫學院的研究成果尤為突出,化學工程、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學科常年位列全球前十。
在權威排名中,NUS的全球競爭力顯著:
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8,亞洲第1;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全球第19位;
2024年QS學科排名:44門學科躋身全球前50,其中計算機科學、法學等學科進入世界前20。
NUS的科研實力同樣亮眼,年均研究經費超過10億新元,孵化了眾多科技創新項目,並與全球超過30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網絡。
南洋理工大學 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先鋒
南洋理工大學以工科與商科見長,其主校區「雲南園」占地200公頃,擁有57座綠色認證建築(54座獲最高鉑金認證),被譽為「全球十大最美校園」之一。
NTU在校生規模達3.3萬人,下設工學院、理學院、商學院、文學院及獨立研究院,形成了跨學科研究集群。
學科優勢方面,NTU在材料科學、電子工程、環境科學及人工智慧等領域表現尤為突出。
根據2025年QS學科排名,其計算機科學、工程技術與商業分析等45門課程進入全球前50。
此外,NTU的科研轉化能力強勁,其孵化的初創企業數量位居亞洲前列,年均專利申請量超過500項。
國際排名彰顯其綜合實力:
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15位;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全球第32位;
2023年U.S.News排名:全球第30位。
招生革新 從學術至上到全面評估
為應對學術精英飽和的挑戰,兩校近年來逐步推行「綜合能力評估」招生模式,弱化考試成績的單一權重,轉而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領導力與社會貢獻。
南洋理工大學
在2023年錄取的6400名新生中,57%通過能力評估入學,較2019年的38%大幅提升。
該校要求申請者展現創業經歷、志願服務或藝術才能等非學術成就,並設立專項獎學金鼓勵多元背景學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
同樣擴大能力招生比例,2023年錄取的7400餘名學生中,非學術評估占比顯著增加。
自2023年起,所有申請者需回答5項個人成就問題,以全面展示其批判性思維與社會洞察力。
新加坡教育體系 綜合能力培養的全球範本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一脈相承,均強調學術與實踐的平衡。
01 課外輔助活動(CCA)
CCA課程分為體育、藝術、制服團體及社團四大類,覆蓋80%以上中小學生。
例如,制服團體通過軍事化訓練培養學生的紀律性與責任感,而科創社團則提供機器人、編程等實踐平台。
02 直接收生計劃(DSA)
DSA允許學生憑特長(如體育、藝術或領導力)提前獲得中學錄取。
2023年,新加坡142所中學開放38000個申請名額,吸引1.45萬學生提交申請,較往年增長20%。
03 科目編班制改革
自2024年起,新加坡全面取消中學分流制度,推行科目編班制,學生可根據單科能力選擇課程難度,避免「一考定終身」的局限性。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以學術卓越為基石,通過教育政策革新與國際化戰略,持續鞏固其全球影響力。
兩校在排名、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上的競爭與互補,不僅推動了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整體升級,也為全球學子提供了多元發展的廣闊平台。
在全球化與科技變革的雙重驅動下,這兩所學府將繼續引領亞洲乃至全球高等教育的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