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主黨(SDP)在2025年競選宣言中提出取消小六離校考試(PSLE),認為該考試加劇了教育不平等,並導致學生過早分流,限制了多元發展機會。
SDP主張通過綜合評估體系(如持續課堂表現、項目制學習)替代單一考試,減輕學生壓力,促進更公平的教育資源分配。
01 PSLE簡介
新加坡PSL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小學離校考試)是新加坡教育部主辦的國家級統一考試,相當於中國「小升初」的關鍵分流考試。
它不僅是小學六年學習的總結,更是決定學生進入不同中學源流的核心依據,被稱為新加坡教育體系的「第一道分水嶺」。
(新加坡教育部官網:PSLE的評分標準)
02 政策背景
PSLE作為小學升學的唯一標準,長期被批評導致學生和家長過度焦慮,甚至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考試對教育不平等的加劇,主要體現在富裕家庭可通過補習等額外資源提升成績,而弱勢家庭學生面臨更大競爭劣勢。
考試結果將學生分流至不同中學路徑,可能固化社會階層差異,限制後期發展潛力。
03 社會反應
支持聲音: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認可減輕考試壓力的必要性,尤其是低齡學生。
反對擔憂:部分公眾認為取消PSLE可能導致教育標準模糊化,加劇「隱性選拔」(如學校自主招生可能更偏袒特定群體)。
政府立場:目前新加坡教育部尚未回應,但過往政策傾向於漸進改革(如調整PSLE評分等級),而非徹底廢除。
(新加坡教育部官網:已引入PSLE評分變更)
04 留學影響
01 升學路徑
PR申請通道調整:
現行政策允許通過PSLE等國家級考試的留學生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PR),且2024年後已取消「居住滿2年」的限制。若PSLE被廢除,替代評估體系(如持續課堂表現)的認可度尚不明確,可能導致留學生失去這一快速移民通道的確定性。
(ICA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通過PSLE等考試的學生科申請永久居留)
中學分流機制改革:
PSLE原本是國際學生進入新加坡政府中學(快捷源流)的核心依據,取消後可能轉向更複雜的綜合評估模式。
留學生需提前適應新標準,例如增加課外活動記錄、項目作業等材料準備,競爭壓力可能從單一考試轉向長期表現。
02 隱性競爭
政府學校入學門檻模糊化:
若取消PSLE,政府學校可能採用更主觀的自主招生標準(如面試、推薦信),留學生需額外投入資源提升軟實力(如英語口語、社會實踐),與本地學生競爭優質學位。
私立/國際學校需求上升:
過渡期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導致部分家長轉向私立或國際學校,這類學校學費相對高昂且學位緊張,可能加重留學生家庭經濟負擔。
03 壓力轉移
持續評估模式的適應挑戰:
替代PSLE的評估可能包含課堂表現、小組項目等,留學生需從小學階段開始長期維持高水平表現,對非英語母語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適應性提出更高要求。
考試壓力轉化為綜合競爭:
原PSLE備考的集中衝刺壓力可能分散為持續數年的多維度競爭(如CCA活動、競賽獎項),留學生家庭需更早規劃課外培訓,心理焦慮周期延長。
04 過渡風險
信息不對稱與策略調整:
政策變更初期可能出現申請標準混亂(如不同學校採用不同評估體系),留學生家庭需密切關注教育部動態,及時調整擇校和備考策略。
歷史經驗參考:
類似英國UCAS取消個人陳述(PS)的改革曾導致弱勢學生申請受阻,新加坡若倉促取消PSLE,可能短期內加劇留學生與本地生的資源獲取不平等,推測傾向於漸進改革。
SDP的提議反映了全球教育去標準化考試的趨勢,但其落地需平衡公平性、評估可信度及社會共識。若實施,新加坡可能參考IB或英國模式,逐步建立更包容的評估體系。
對於留學生家庭,可以多多關注新加坡教育部政策更新,強化綜合能力培養,重點提升英語溝通、項目協作能力,參與新加坡本土競賽(如NMOS數學競賽)或社區活動,增強評估競爭力,應對未來可能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