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私宅转售量回升,买家重回市场实用型交易抬头
在新一轮新项目热销潮下,新加坡私宅市场却呈现出另一股微妙趋势:非有地私宅转售市场在2月份成交量环比反弹16.1%,扭转了1月份的跌势。不过,与之相对的是,转售价在连续三个月上涨后首次回调,环比下跌0.4%。
这一组合现象,为私宅二手市场走势带来值得斟酌的新信号。
根据预估数据,2月份共完成1024宗非有地私宅转售交易,较1月份的882宗明显回升,也摆脱了前一个月环比下降11.6%的颓势。
虽然交易量回暖,但整体价格却呈现调整迹象。整体转售价环比下滑0.4%,其中其他中央区(RCR)与中央区以外(OCR)的转售价分别回落0.5%和0.4%;而核心中央区(CCR)的价格则逆势微升0.3%。
尽管如此,从同比角度来看,整体转售价依然上涨5.8%,表现稳健。
成交结构变化:买家倾向实用区位与即时入住
在具体分布上,2月的转售交易中,约48.2%发生在中央区以外的外围区(OCR),33.3%来自其他中央区(RCR),仅18.5%发生在核心中央区(CCR)。这一结构说明,大部分买家仍偏向具备价格优势和生活便利性的实用区位,反映出市场仍以实需为主导。
自2023年11月以来,转售市场整体处于温和下滑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大量新项目的入市分散了买家注意力。尤其是2024年初登场的几个大项目,如位于淡滨尼的Parktown Residence,以及金文泰的逸泰·雅居(ELTA),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投向转售市场的买家,间接压缩了二手房源的买气。
农历新年期间购房活动放缓也是1月成交量低迷的原因之一,而2月份的回升则部分是对1月“节日效应”的自然修复。
价格回调背后的策略性博弈
虽然转售价略有回落,但专家认为并非市场疲弱的表现,而是卖方在面对新楼盘竞争时的策略性调整。
在目前利率较低的大环境下,新盘销售屡创纪录,2月份的整体新私宅销量甚至达到13年来同期新高。这种情况下,转售单位卖家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对定价策略进行调整。
相比新楼盘,转售单位在价格上通常更具吸引力,同时也拥有即时入住这一独特优势,特别适合不愿等待项目建成的买家。这一因素对部分买家仍具极大吸引力,也可能解释为何2月转售成交量能实现较大幅度的回升。
不过,在Parktown Residence和ELTA等大型项目大卖的背景下,这些新项目显然也“稀释”了部分原本可能转投二手市场的买家,因此导致转售价格在OCR和RCR出现温和下滑。
展望未来:新项目热度或持续,二手市场需积极应对
利率方面,目前整体仍维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这也持续支撑新项目销售热度。哈金指出,若新盘持续推出、买气不减,未来数月转售市场或将继续承压。部分有出售意愿的业主可能会进一步下调心理价位,以期更快实现交易。
尽管如此,从长期角度来看,转售市场仍具有稳定需求,尤其是对偏好即时入住、有特定选址需求的家庭而言,二手私宅仍是不可替代的选择之一。
总体来看,2月的市场表现再次印证了买家在不同类型项目之间的取舍逻辑,也反映了房市在新旧交锋之下的微妙动态。接下来,转售市场将如何维持竞争力,将考验卖家的定价智慧与项目本身的价值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