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總結: 新加坡人在泰國買豪宅,等12年還拿不到房!外國人在東南亞各國買房均有套路,唯有新加坡住打一個真誠!
有不少新加坡人會選擇在周邊國家購房,既作為投資之用,也可以作為自己未來養老的第二居所。
而近期一批新加坡人正在為自己當年的決定而頭疼不已,他們在2013年購入的泰國公寓,歷經12年,卻因為各種糾紛無法取得房契,眼見即將成為一筆糊塗官司!
圖源:早報
新加坡人投資曼谷公寓全過程
一位自僱人士陳先生也是這棟爛尾樓的受害者。他未雨綢繆在自己51歲那年以30萬新幣的價格買下一個公寓單位,首付款為四成,計劃在兩年後的2015年拎包入住。
圖源:該公寓的游泳設施
當時看上這套房產的原因有很多:
距離曼谷那那站步行僅10分鐘距離。
附近有醫院和國際學校,醫療和教育資源兩手在握。
公寓房型豐富,1-3房都有,還有頂層單位和別墅。
設施也很完善,配備了家具和裝潢、泳池和健身房等也一應俱全。
圖源:該公寓的健身設施
可就這樣一個當初在所有人眼中都是香餑餑的公寓項目,如今因為各種財務糾紛深陷官司!
從51歲買房,經過12年的等待,陳先生已經成為了63歲的樂齡人士,卻眼見著仍然無法入住新房安度晚年!真的欲哭無淚!
圖源:早報
這座公寓位於泰國曼谷市中心素坤逸路的公寓,是永久地契。
公寓34層樓,219個單位,其中32個單位都是由新加坡買家持有的。
圖源:早報
他們大多抱著投資或者養老的想法選擇了這裡,但沒想到單位交付過程竟然遇到了各種波折。
01)鄰居投訴耽誤工期
首先是毗鄰住戶不滿建築施工對自己房屋的影響,於是發起了投訴,他們聲稱在建造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房子造成了損害。
發展商對這棟受損的房子進行了修復並給予了賠償,解決了毗鄰住戶的問題之後重新開始了施工。
圖源:谷歌地圖
02)疫情又耽誤了工期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之後便碰上了百年難遇的新冠疫情,為了完成公寓項目,發展商注資1.75億泰銖,摺合約700萬新幣,希望能早日轉讓房契給買家。
這一折騰下來,原本計劃在2015年就能交付的房子,就這麼生生拖到了2021年。六年之間發展商所欠下的各類款項,成為了拖累這個項目的沉重壓力。
圖源:網絡
03)發展商債務纏身
這裡就要說到這個項目背後的財務公司Ocean Life。發展商在和對方洽談如何調整還款時間表、利率和利息支付等條款時,對方堅持要求全額支付年利率19%的罰息!
這顯然給發展商造成了極大的財務壓力!而如今這棟公寓一共219個單元截至2025年3月,只售出了111個單元。
不足50%的售出率,讓發展商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應付高額的罰息,這也直接導致了後續的房契轉讓過程被阻礙。
房屋交易網關於該公寓的數據 圖源:ddproperty
04)發展商申請業務重整,打財產糾紛官司
2021年10月期間,發展商向法院申請業務重整,隔年起提出一項大宗交易解決債務,雖然獲得了50名債權人(占總債權人的約60%)同意,卻仍然被主要債權人Ocean Life否決了。
這一財務糾紛官司仍然在繼續,在2024年財務公司Ocean Life起訴發展商,要求對方歸還19%的年利率;
一審的判決為:發展商只需要償還本金和8.5%的年利率。
示意圖
而對於這一結果,財務公司Ocean Life表示不滿,並提出了上訴,因此如今仍然在繼續走官司流程。房契獲得眼見著遙遙無期。
雖然發展商表示,公司會盡一切努力確保買家能拿到房權,包括尋找新的投資者購入剩餘的單位、繼續和Ocean Life及逆行協商、以及等待上訴法院的判決結果等等……
但事情到了這一步顯然已經一地雞毛!而對於外國購房者則更加痛苦,因為是跨國置業,新加坡政府機構也難以介入維權,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等待!
圖源:網絡
05)外國買家遲遲拿不到房
一位50歲的黎姓買家在接受採訪時顯然已經疲態盡顯,她甚至表示「我非常願意給全款(如果可以解決發展商的資金難題),但問題是如果拿不到房契,誰要付?」
而有些買家正在諮詢當地律師,不排除聯名採取法律行動,但外國人在泰國維權之路更是茫茫,當地的法律政策如何、周期和費用如何,這些都成為了讓他們憂愁的不確定性因素。
示意圖
其實這個項目的反覆真的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購房者陳先生表示,當時買這棟樓盤的時候,也有對發展商做過研究;正因為發現這家開發商在曼谷有多處樓盤,而且具有良好的信譽度,才會選擇了它。
之後雖然出現了延遲交房等情況,但考慮到這個項目的基礎設施非常優秀,整個樓盤又是曼谷的黃金地段,很多買家也捨不得放棄這項有潛力的投資。
卻不想最終最終各種因素疊加,借貸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糾紛,最終讓投資者被無辜捲入其中。
示意圖
之前的文章中椰子就提醒過各位,由於新加坡有比較完善的法規和行業措施,確保房產市場中的買家權益;很多買家已經習慣了新加坡這樣完備政策的保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所以,當新加坡的買家走出國門去海外進行購房的時候,就更需要擦亮眼睛多角度核查。
畢竟其他國家並不是新加坡,一旦風險發生、一旦合同存在貓膩,造成的損失將是相當巨大,且難以維權的。
警惕東南亞房產的貓膩
從2017年開始捲起了一股東南亞炒房熱,不僅是新加坡的買家,全世界各地的買家都蜂擁而至。
以泰國為例,2017年來自中國的買房者占了外籍買房者的25%,而疫情剛過的2021年曼谷公寓總量達到了55萬套,比10年前翻了5倍多。
示意圖
可如此高的增量究竟是剛需還是投資炒作?
被捧成香餑餑的東南亞房市場,看起來是一片大好,其實卻早已隱藏危機。
1、旁氏騙局防不勝防
比如普吉著名的翡翠天堂海景公寓,CEO在2018年5月被捕,預計造成了10億泰銖的損失。
圖源:網絡 CEO被捕圖
2、不具項目條件硬要開工
The Peaks Residence項目,在2018年2月19日拿到施工許可之前,就被舉報過非法占用林地。
最終2019年3月的時候,泰國軍方介入調停,項目雖然已經售完,但不能擁有永久產權無法作為公寓使用,直接改成了租賃產權酒店。
圖源:fazwaz
3、疫情影響資金周轉難度增加
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只是泰國沒有完整的爛尾樓公司列表公布,因此網上能搜索到的公開資料較少。
圖源:reddit
「在芭堤雅、宗滴恩以及更遠的海岸邊,班佩地區(羅勇府)有很多未完工或廢棄的公寓開發項目。個人認為是那些開發商和投機者的資金耗盡了,無法繼續完成這些項目。」
不僅是泰國,這些地方的樓市投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
01)馬來西亞政策貓膩讓人防不勝防
之前椰子曾經報道過超過一百多名新加坡人在新山買房陷入法律糾紛的事件。
圖源:8world
這些新加坡人本以為在柔佛新山買的房子所有權歸屬自己,卻沒想到只獲得了99年的租約,他們不是業主而更像是租客,根本無法自由處置自己所購入的房產。
一位買家表示自己花費了27萬5000新幣購買了該房屋,之後才發現,這個屋子屬於「私人租賃計劃」之下,自己根本沒有獲得完整的產權!而且他們也沒有投票權,根本沒有辦法投選管理公寓的委員會成員。
最關鍵的是,「私人租賃計劃」在當地是有效與合法的,購房者也錯過了採取法律行動的時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