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税战愈演愈烈:美国对东南亚的关税最高飙升至3521%!对华关税或降至50%至65%!{更多详情:美国对东南亚关税最高飙升至 3521%!特朗普或将大幅降低对中国关税…}
近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一场国际论坛上发表重磅言论,直指“美国已无法单独承担全球领导责任”,并强调中美竞争将重塑国际秩序。
与此同时,中美关税战再度升级,全球供应链与经贸格局面临冲击。新加坡作为夹缝中的“小国”,新加坡如何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自处?黄循财的发言或许揭示了答案。
新加坡万事通
,赞111
黄循财总理忠言逆耳
美国霸权正在失去“道德光环”
以下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谈论中美竞争以及新加坡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的立场(4月16日讲话,以下为译文)
新加坡万事通
,赞128
美国和中国正陷入一场激烈的全球主导权争夺战。双方都不希望发生公开冲突,但彼此间充满了深深的不信任和猜疑。
特别是在一些热点问题上,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更广泛、更危险的局势升级。
两国都声称不希望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但实际上,双方都在努力将其他国家拉入各自的势力范围。
这场竞争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并将在未来多年持续定义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我们正处于一场混乱的全球过渡期,至于最终会走向何方,无人能够预料。
美国正在逐渐退出其作为全球秩序保障者和“世界警察”的传统角色。
然而,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都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填补这一真空。因此,各国开始转向内向,优先考虑自身狭隘的利益。过去几十年推动全球合作的上升潮流正在让位于日益加剧的竞争和不信任。世界因此变得更加碎片化和无序。
地缘政治变局下
各国紧急调整战略
在这种地缘政治现实下,全球各国都在重新审视其战略假设,并调整政策。
在欧洲,许多人对美国在乌克兰和北约安全保障上的模棱两可,以及对盟友和伙伴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惊讶。人们对过度依赖美国军事支持的焦虑显而易见,欧洲国家正在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国防态势。
法国就提出将核保护伞扩大到其他欧洲伙伴;
波兰对获得核武器表现出兴趣;
德国联邦议院投票决定,将国防开支排除在财政规则之外。
这些都是不小的变化。它们反映欧洲更深层次、更根本的认识:冷战后的和平红利已结束,欧洲现在必须重新投资于自身的防卫和抗击能力。
亚洲对此密切关注。
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曾警告,“今日的乌克兰可能就是明日的东亚”。这一警告如今显得更加沉重和紧迫。
美国对欧洲支持的突然调整促使亚洲国家质疑美国对该地区承诺的持久性。美国国防部长赫格赛斯在首次亚洲之行中试图安抚地区伙伴,称“美国优先并不意味着美国孤军作战”,并表示美国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优先关注亚洲,建立必要的威慑力量以防止战争。
尽管如此,各国仍将采取措施加强自身能力,以防援助未能及时到达。
人们记得奥巴马总统曾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但这一立场在美国政府中未能持续。
“三难困境”加剧:
国际经济秩序动荡!
与地缘政治不安并存的是国际经济体系的日益动荡。
国际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三难困境”:经济相互依存、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竞争,三者不可同时兼得。
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解,各国得以在保持经济安全感的同时拥抱相互依存。
如今,地缘政治竞争卷土重来,主要大国不再感到经济安全,因此必须有所取舍。过去被视为优点的经济相互依存,如今被视为脆弱点。各国政府因此开始推动生产本地化,增强自给自足能力,并加强对关键供应链和战略产业的控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