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新加坡配得上「國際金融中心」這個稱號:它的金融市場成熟到讓人驚嘆,服務更是又便捷又多樣。在這片金融肥沃的土地上,無論是開銀行帳戶、洽談投資顧問,還是辦理保險,各種需求都能飛快搞定。
不僅如此,新加坡還坐穩了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的寶座,貨幣自由兌換,真是讓跨境交易的企業省下不少匯兌成本和麻煩。想在國際金融舞台上揮灑自如?新加坡就是那塊最靈活的跳板!
今天,就要帶大家全方位了解:怎樣註冊一家新加坡公司,以及用它來做轉口貿易,從而節約更多成本。希望這些乾貨能幫到你!
新加坡公司自身的優勢可謂顯而易見
首先,其地理位置可真是得天獨厚——身處馬六甲海峽東口,新加坡牢牢扼住了全球最繁忙的海運要道。每年,超過9400萬標準箱貨物在這裡進進出出,儼然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雙向貿易門」。面對層層關稅壁壘,這等天然優勢無疑化作了企業顯著的物流和成本優勢。
企業完全可以把中國、越南等地的半成品運到新加坡做增值加工,利用「區域價值累積」機制(RVC)獲得「新加坡原產」標籤,進而享受《美新自由貿易協定》下的零關稅待遇—這波操作,誰不愛?
更別說樟宜機場與裕廊港早已實現「空海聯運」無縫銜接,2小時極速通關配合保稅倉庫政策,讓企業能靈活調配貨物存儲與運輸,既節約了時間成本,也釋放了資金壓力。
再來看制度與政策,新加坡堪稱營商環境的標杆:透明高效的治理加上親商友好的政策,打造出一個穩定可預見的投資「安全港」,吸引著全球資本和企業蜂擁而至。
政府通過「智慧政府」平台,讓註冊一家公司只要15分鐘,審批全程在線,效率連續十年領跑全球。廉潔高效的體系基本消除了尋租空間,保證外資項目能迅速落地。
再看稅收,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最低不過15%,自貿港還免徵商品與服務稅(GST)。更牛的是,新加坡已和100多個國家簽過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大幅壓縮跨國運營成本。2025年新推出的「供應鏈韌性補貼」,更是給出最高30%的廠房租金減免和技能培訓支持,可謂誠意滿滿!
在法律與金融穩定性方面,新加坡沿用了大英國協法律體系,契約執行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都受到嚴格保障,國際仲裁聲譽也是數一數二。
產業與技術方面,新加坡持續升級產業體系,牢牢掌控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簡直像一面堅固的盾牌,為應對各種關稅衝擊提供了堅實防護。
在高端製造與科技創新領域,半導體產業更是覆蓋設計、晶圓製造到封測全鏈,貢獻了全球11%的晶圓代工產量;精密工程與生物醫藥等高技術領域同樣密集,關稅在產品總體成本里不到5%。
藉助「智慧國家2025」計劃,數字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簡直無懈可擊:企業可以用AI算法精準算出最優物流路徑、合規的原產地規則和關稅成本模型,把關稅影響量化,降到最低!
全球連接上,新加坡的自貿協定網絡覆蓋全球,再加上戰略中立的外交政策,讓它成為一個不設防的「非競爭性樞紐」。
新加坡是《美新自由貿易協定》《RCEP》等14個自貿協定的簽約國,企業可靈活運用各協定的原產地規則,通過「多國增值組合」策略巧妙避開高關稅。譬如,中國供電子元件、馬來西亞做封裝、新加坡做系統集成,讓產品輕鬆拿到美國、東協、歐盟的多重原產地認證。
在中美博弈的風雨中,新加坡保持戰略中立,既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又在「一帶一路」上深耕細作,聰明地躲過了地緣衝突的漩渦。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也覺得新加坡簡直是企業重構供應鏈的絕佳出發點?這裡不僅集齊卓越的制度優勢和地理樞紐,更意味著搶占關稅紅利、連接全球市場的戰略機遇。楹進集團顧問表示,新加坡正為企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那麼,新加坡公司究竟如何開展轉口貿易?
新加坡可謂屈指可數的轉口貿易樞紐:得益於天生地理優勢和自由貿易港政策,它和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保持著緊密聯繫。想把產品從歐洲、美洲運來,再轉口出去?新加坡能幫你規避多種經濟和外部影響因素。
新加坡港與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業務往來,每周超過430艘班輪從這裡啟航,航線豐富到讓人挑花眼。中轉貨櫃一旦抵達新加坡,就能火速上船直奔下一個目的地。
在這裡,大多數貨櫃的堆存時長僅有3至5天,更驚人的是,約20%的箱子只需停留一天就能繼續旅程。作為全球貨櫃中轉中心,新加坡無疑提升了整體運輸系統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