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全球关注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THE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在澳门科技大学举办的亚洲大学峰会上正式发布。
本次排名覆蓋35个国家/地区的853所高校,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大陆高校以绝对优势领跑榜单,而新加坡两所顶尖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与南洋理工大学(NTU)——则延续了往年的强劲势头,稳居亚洲前5,再次巩固其作为全球留学生首选目的地的地位。
亚洲大学排名综合解读 多元与卓越并存
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采用18项绩效指标,涵盖教学(30%)、研究(30%)、引文影响力(20%)、国际化(15%)及产业收入(5%)五大维度。
其中新增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影响力”占比3%,直接推动环境科学、公共政策等学科强势的高校排名上升。
今年榜单呈现几大趋势:
中国大陆“双一流计划”成效显著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连续七年蝉联亚洲前两名,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占据前十名中的五个席位。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94所上榜高校中,28所排名较去年提升,25所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别指出,2024年排名方法优化后,更精准地反映了高校研究实力,“双一流”高校的进步速度显著超越其他院校,印证了政策对学术竞争力的推动作用。
东亚与东南亚
日本以119所上榜高校成为亚洲地区“数量冠军”,印度(107所)紧随其后。
新加坡、中国香港与日本高校则包揽了前十名的剩余席位,展现出传统教育强区的深厚底蕴。
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高校的排名知名度持续提升,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新兴亮点。
新晋国家/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巴林、蒙古和叙利亚首次进入榜单,标志着亚洲更多国家开始重视国际学术评价体系。
约旦、科威特等中东国家的高校也跻身前200名,凸显区域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新加坡 双雄稳居世界前十,国际化优势突出
新加坡作为亚洲教育枢纽,两所顶尖大学表现亮眼:
01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连续十年稳居亚洲前三、全球前十,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商科研究影响力排名全球前五。
学校与全球超300所院校建立合作,留学生占比达35%,国际化评分接近满分。
02 南洋理工大学(NTU)
位列亚洲前五,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研究产出居亚洲首位。
其“智慧校园”计划融合人工智能与跨学科教学,吸引逾40%的国际学生。
新加坡高校凭借全英文授课环境、高比例的国际师资(NUS外籍教授占比超60%)以及紧密的产业合作网络(如与谷歌、辉瑞等企业的联合实验室),成为留学生深造的热门选择。
马来西亚 高校崛起,性价比之选受青睐
马来西亚今年共有23所大学上榜,创历史新高,其三大优势引发关注:
01 学术实力跃升
作为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全资大学,马来西亚国油大学UTP本次排名43,排名在西安交通大学(41)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5)之间。
马来亚大学UM在亚洲排名64,排名在电子科技大学(63)和厦门大学(67)之间。
02 留学成本优势
公立大学年均学费约2万-4万元人民币,生活成本仅为新加坡的1/3,英语授课项目覆蓋90%的硕士课程。
03 跨国教育枢纽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校区、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国际分校提供与本校同等学位,吸引追求“双联学位”的留学生。
值得关注的是,马来西亚高校在“产业收入”指标(衡量校企合作)中平均得分提升15%,反映出其与华为、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成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