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公立大学常年稳居全球Top 20,其高性价比的留学费用和“亚洲职场跳板”的优势,吸引著全球学子。
但面对学费、补贴、生活成本等复杂信息,许多留学生仍感到困惑:2025年入学究竟要准备多少钱?哪些“隐形福利”能大幅降低开销?
学费分层机制 身份不同,费用差出一倍
新加坡公立大学的学费按学生身份分为四档: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PR)、东盟国家留学生和其他国际学生。
国际生若申请教育部学费补贴(MOE TG),费用可再降50%以上,但需毕业后留新工作3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和音乐最“烧钱”
作为亚洲顶尖学府,NUS的学费因专业差异悬殊。
以国际生为例:
商科、计算机、设计与工程等热门专业,补贴后学费约20,000-22,000新币/年(约合人民币10.8万-11.9万元),未申请补贴则需支付33,000-39,000新币。
医学(非护理)和牙科因实训成本高昂,补贴后学费约83,000-84,000新币/年,几乎是普通专业的4倍;若放弃补贴,费用飙升至18万新币以上。
音乐专业堪称“天花板”,补贴后学费50,750新币/年,非补贴生则需支付近15万新币,堪比欧美顶级艺术学院。
南洋理工大学:商科与医学费用领跑
NTU以工程和商科见长,2025年学费分层如下:
工程、理科等基础学科,国际生补贴后学费20,000新币/年,与非补贴生(36,250新币)相比,四年可省下6.5万新币(约35万人民币)。
商科相关专业(如会计、商业分析)补贴后21,700新币/年,略高于普通学科,但比英美同级别商学院低40%-60%。
医学专业费用与NUS相当,补贴后89,000新币/年,但毕业生留新就业平均起薪可达6,000新币/月,投资回报率依然可观。
新加坡管理大学:商科与法律性价比突出
SMU专注商科与社会科学,学费结构简明:
会计、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国际生补贴后26,100新币/年,仅为非补贴学费(47,700新币)的55%。
法学专业补贴后29,300新币/年,远低于英美法学院(普遍超40万人民币/年),且毕业生可免考部分新加坡律师执照科目。
学费之外隐藏成本与省钱技巧
生活费:年均8万-15万人民币
住宿
校内宿舍优先提供给新生,双人间约400-800新币/月;校外合租公寓约1,000-1,500新币/月,靠近市中心价格翻倍。
饮食
堂经济套餐3-5新币,外食人均15-30新币,自己做饭可压缩至300新币/月。
交通
地铁公交通勤费约50-100新币/月,打车费用较高(从NTU到市中心约25新币)。
必缴杂费:别让细节掏空钱包
医疗保险
强制购买,约500-1,000新币/年,覆蓋门诊和住院费用。
教材与设备
商科学生需自备笔记本电脑(约1,500新币),工程专业另购专业软件许可(约300新币/年)。
签证与行政费
学生签证申请费90新币,毕业后的工作签证(EP)申请费另计。
三大省钱秘籍
抢占校内资源
图书馆免费借阅教材、实验室开放设备使用、参加社团活动获取免费餐饮券。
活用学生优惠
地铁卡享25%折扣、苹果教育优惠最高省300新币、电影院门票8新币(原价15新币)。
合法兼职赚外快
学期中每周可工作16小时,时薪约10-20新币,餐饮零售岗位需求量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