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选遭遇境外干预,黄循财总理强硬表态:绝不容忍外部势力染指内政

1天前     静姝     1866

新加坡大选遭遇境外干预,黄循财总理强硬表态:绝不容忍外部势力染指内政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4月26日紧急召开记者会,针对近期境外势力试图通过宗教议题干预选举、以及本地出现的种族政治苗头发出强烈警告:“一旦种族与宗教的裂缝加深,信任被侵蚀,将很难修复,这不仅关乎一届选举,更关乎国家的未来。”

总理强调,新加坡绝不容忍任何外部势力利用种族、宗教议题影响选举结果,相关越界行为已被依法处置。这场记者会超越了常规的选战攻防,直指新加坡立国之本——多元种族的共存共荣。

01 境外干预与身份政治:新加坡社会凝聚力的严峻挑战

在新加坡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之际,多个境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针对新加坡选民的干预性内容,试图鼓动新加坡选民“基于宗教目的”投票,甚至点名支持特定反对党候选人。

新加坡大选遭遇境外干预,黄循财总理强硬表态:绝不容忍外部势力染指内政

图片为依斯干达

这些帖子在新加坡社群中被广泛传播,其中包括: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总财政依斯干达支持特定候选人的帖文;

前新加坡公民、现澳洲籍人士楚菲卡呼吁回教徒拒绝世俗政体的煽动性言论;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雪兰莪州青年团团长苏克里转发楚菲卡的干预内容

新加坡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依据《防止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POFMA)封锁相关账号和内容。

黄循财总理在记者会上严正指出:“这些行为已经越界。新加坡人可以对问题有不同看法,但我们绝不能允许外部行为者利用我们的分歧来削弱国家,或推进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不是一场政治记者会,而是一次关乎国家未来的警示。”

总理特别点名批评了某些试图将宗教因素引入政治的行为,包括:呼吁穆斯林选民支持"愿意推进宗教议程"的候选人、指责马来议员无法代表回教社群利益、鼓吹建立以回教法为依据的回教国。

"在新加坡,将政治与宗教混为一谈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黄循财强调,"政府对此一贯采取坚定立场。"

历史教训:1987年美国干预事件

这不是新加坡第一次面对境外干预。工人党前党魁刘程强指出,早在1987年,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一等秘书亨德里克森就曾唆使本地律师加入反对党参加1988年大选,并承诺提供资金支持。当时美国政府甚至为前副检察长萧添寿提供政治庇护承诺。

这一历史事件最终以新加坡政府驱逐美国外交官告终,但留下了深刻的警示。1988年大选中,萧添寿率领的工人党团队以49.11%的得票率惜败,显示出境外干预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

02 “我们是谁?”

多元种族社会的共同答卷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宗教的国家,少数群体的权益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黄循财坦言:“少数群体在任何社会都面临更多挑战,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更努力地倾听、包容,但绝不能滑向身份政治的陷阱。”

有本地活动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呼吁穆斯林选民支持"愿意推进宗教议程"的候选人。对此,总理态度坚决:"这些信息可能来自新加坡人,但我们同样要予以拒绝。如果是基督教、印度教或佛教团体提出类似要求,我们的回应也会完全一致。"

黄循财总理特别警告身份政治的危险性:"当少数群体激进推动自身议程,多数群体的反弹将不可避免。"这种行为将破坏新加坡人共享的公共空间,如果选举变成信仰的较量,所有社区都将受害。

03 选举不是零和游戏:各政党需以国家利益为先

新加坡大选遭遇境外干预,黄循财总理强硬表态:绝不容忍外部势力染指内政

黄循财强调,竞选期间各政党固然希望赢得更多议席,但绝不能以牺牲社会团结为代价。“我们要的是一场公平、干净的竞争,而不是一场撕裂国家的博弈。

他呼吁所有政党明确表态拒绝身份政治,确保宗教与政治严格分离:“这不仅是为了这次选举,更是为了下一代新加坡人的未来。”

新加坡的规则十分明确:选举结果必须且只能由新加坡公民决定。任何外国人若对特定议题或候选人采取立场,特别是涉及种族和宗教议题时,就是越界行为。"一旦发现越界行为,我们必定果断采取行动。

他以美国、欧洲等地因身份政治导致的社会对立为例,提醒新加坡人:“我们的共同空间、社会和谐与国家利益,必须永远高于个别群体的诉求。”这一呼吁直指近期反对党工人党(WP)候选人以种族、工会等议题争取选民的策略。

04 工人党回应:否认外援,强调“种族平等”

新加坡大选遭遇境外干预,黄循财总理强硬表态:绝不容忍外部势力染指内政

针对总理的警示,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在同日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回应:“我和我的同事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新加坡内政。”该党副主席费沙(Faisal Manap)——一位马来族候选人也承诺:“无论种族、宗教,我将平等服务所有居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