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4月24日,美国超过1800名名国际学生的合法身份被单方面中止,F-1签证遭联邦政府吊销。
风波骤起 从“系统标记”到驱逐危机
2025年4月初,美国国土安全部通过“学生和交流访问者信息系统”(SEVIS)对留学生的合法身份展开大规模审查。
据《高等教育内幕》统计,截至4月24日,全美已有超过280所高校确认至少1,800名国际学生的签证被吊销或SEVIS记录被终止。
受影响者以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学生为主,其中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学生占比显著。
不同于以往因学术不端或严重犯罪导致的签证问题,此次审查的触发机制显得模糊且争议重重。
多名移民律师指出,许多学生仅因轻微违规(如交通罚单、未结小额债务)或“系统标记”便被中止身份,且未获任何申诉机会。
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平台自述,其SEVIS记录因一场尚未开庭的交通事故轻罪指控被终止,而类似案例在维权群组中并不鲜见。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公开表态更令事件蒙上阴影:“一旦失去签证,你就不再合法居留。”
这种“一刀切”的强硬立场引发多所高校抗议。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校长在公开信中直言:“我们未被提前告知任何信息,但将竭尽全力保护学生权益。”
高校反击 从法律诉讼到“小红卡”自救
面对行政权力的高压,美国高校与留学生群体迅速展开反击。
截至4月下旬,全美已涌现65起针对国土安全部的集体诉讼,指控其“滥用职权、侵犯宪法权利”。
印第安纳州的起诉书中强调,政府行为“缺乏合法依据且违背程序正义”,要求法院恢复学生的合法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案件已获阶段性胜利——35名原告通过临时限制令暂缓驱逐风险。
与此同时,校方为留学生提供的支持系统悄然启动。
多所大学向学生发放“应急指南”,指导其在遭遇执法检查时援引宪法权利保持沉默,并通过法律顾问团队提供免费咨询。
以马萨诸塞大学为代表的院校还设立专项基金,为经济受困学生提供住宿与生活补贴。
一张印有“您有权拒绝开门”的红色提示卡,成为许多中国留学生随身携带的“护身符”。
生存策略 焦虑与淡定的两极分化
风波之下,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心态呈现明显分野。
一部分人陷入持续性焦虑,主动排查潜在风险:交通违规记录、社交媒体发言、甚至水电费缴纳情况均被纳入“自我审查”范围。
德克萨斯州一名博士生坦言:“我暂时放弃了买车计划,生怕一次超速罚单就会触发审查。”
另一些人则选择保持理性,认为只要遵守法律便无需过度恐慌。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生罗敏(化名)表示:“如果连我这样无任何违规记录的人都会被驱逐,那只能说明政策本身已失去理性。”
这种分化背后,折射出留学生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深层担忧。
美国高校近年频遭政治裹挟:从削减联邦拨款到限制敏感专业招生,特朗普政府的“学术打压”举措不断升级。
哈佛大学等顶尖学府因拒绝配合“反犹审查”而面临免税资格调查,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学生的观望情绪。
未来何往 从“加速毕业”到备选方案
签证危机的持续发酵,正悄然改变留学生的职业规划。
许多原计划留美工作的学生开始加速论文进度,试图以最快速度拿到学位回国。
一名计算机专业博士生表示:“我不想赌上未来,宁可放弃OPT(实习工作许可)机会提前离境。”
部分高校的应对措施也为学生提供了缓冲空间。
例如,密歇根大学推出“紧急学术支持计划”,允许受影响学生远程完成课程;加州理工学院则为被终止身份者提供临时住宿与法律援助。
然而,这些“补救措施”难以弥合根本性信任危机。
一名受访者直言:“当合法身份可能因一张罚单而瞬间蒸发,谁还敢对美国梦抱有幻想?”
跨国转学 全球教育版图的重新选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