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4月24日,美國超過1800名名國際學生的合法身份被單方面中止,F-1簽證遭聯邦政府吊銷。
風波驟起 從「系統標記」到驅逐危機
2025年4月初,美國國土安全部通過「學生和交流訪問者信息系統」(SEVIS)對留學生的合法身份展開大規模審查。
據《高等教育內幕》統計,截至4月24日,全美已有超過280所高校確認至少1,800名國際學生的簽證被吊銷或SEVIS記錄被終止。
受影響者以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學生為主,其中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學生占比顯著。
不同於以往因學術不端或嚴重犯罪導致的簽證問題,此次審查的觸發機制顯得模糊且爭議重重。
多名移民律師指出,許多學生僅因輕微違規(如交通罰單、未結小額債務)或「系統標記」便被中止身份,且未獲任何申訴機會。
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社交平台自述,其SEVIS記錄因一場尚未開庭的交通事故輕罪指控被終止,而類似案例在維權群組中並不鮮見。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公開表態更令事件蒙上陰影:「一旦失去簽證,你就不再合法居留。」
這種「一刀切」的強硬立場引發多所高校抗議。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校長在公開信中直言:「我們未被提前告知任何信息,但將竭盡全力保護學生權益。」
高校反擊 從法律訴訟到「小紅卡」自救
面對行政權力的高壓,美國高校與留學生群體迅速展開反擊。
截至4月下旬,全美已湧現65起針對國土安全部的集體訴訟,指控其「濫用職權、侵犯憲法權利」。
印第安納州的起訴書中強調,政府行為「缺乏合法依據且違背程序正義」,要求法院恢復學生的合法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案件已獲階段性勝利——35名原告通過臨時限制令暫緩驅逐風險。
與此同時,校方為留學生提供的支持系統悄然啟動。
多所大學向學生髮放「應急指南」,指導其在遭遇執法檢查時援引憲法權利保持沉默,並通過法律顧問團隊提供免費諮詢。
以麻薩諸塞大學為代表的院校還設立專項基金,為經濟受困學生提供住宿與生活補貼。
一張印有「您有權拒絕開門」的紅色提示卡,成為許多中國留學生隨身攜帶的「護身符」。
生存策略 焦慮與淡定的兩極分化
風波之下,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心態呈現明顯分野。
一部分人陷入持續性焦慮,主動排查潛在風險:交通違規記錄、社交媒體發言、甚至水電費繳納情況均被納入「自我審查」範圍。
德克薩斯州一名博士生坦言:「我暫時放棄了買車計劃,生怕一次超速罰單就會觸發審查。」
另一些人則選擇保持理性,認為只要遵守法律便無需過度恐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生羅敏(化名)表示:「如果連我這樣無任何違規記錄的人都會被驅逐,那只能說明政策本身已失去理性。」
這種分化背後,折射出留學生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深層擔憂。
美國高校近年頻遭政治裹挾:從削減聯邦撥款到限制敏感專業招生,特朗普政府的「學術打壓」舉措不斷升級。
哈佛大學等頂尖學府因拒絕配合「反猶審查」而面臨免稅資格調查,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學生的觀望情緒。
未來何往 從「加速畢業」到備選方案
簽證危機的持續發酵,正悄然改變留學生的職業規劃。
許多原計劃留美工作的學生開始加速論文進度,試圖以最快速度拿到學位回國。
一名計算機專業博士生表示:「我不想賭上未來,寧可放棄OPT(實習工作許可)機會提前離境。」
部分高校的應對措施也為學生提供了緩衝空間。
例如,密西根大學推出「緊急學術支持計劃」,允許受影響學生遠程完成課程;加州理工學院則為被終止身份者提供臨時住宿與法律援助。
然而,這些「補救措施」難以彌合根本性信任危機。
一名受訪者直言:「當合法身份可能因一張罰單而瞬間蒸發,誰還敢對美國夢抱有幻想?」
跨國轉學 全球教育版圖的重新選擇
隨著美國簽證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許多中國留學生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國家或地區。
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以及部分歐洲和亞洲國家或地區迅速成為備選方案。這些國家或地區不僅對國際學生持開放態度,更在2025年推出針對性政策吸引「學術移民」。
01 加拿大:無縫銜接的「學分轉化」
加拿大移民局於2025年3月宣布簡化留學生轉學流程,允許被美國終止簽證的學生憑現有成績單直接申請加國高校。
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等院校推出「學分快速評估系統」,承諾72小時內確認可轉換學分比例,部分理工科專業甚至承認美國實驗室研究經歷。
一名原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生表示:「我的導師直接聯繫了滑鐵盧大學,對方同意接收我繼續完成課題,且無需重新提交語言成績。」
02 英國與澳大利亞:擴招與獎學金加持
英國高校在2025年第二季度啟動「國際學術救援計劃」,擴招受影響留學生並免除申請費。
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院校特別為STEM領域學生提供「緊急獎學金」,覆蓋50%-70%學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澳大利亞則推出「加速簽證通道」,承諾14個工作日內完成學生簽證審批,並允許持美國高校錄取信的學生直接申請入學。
雪梨大學一名招生官透露:「我們收到了近千份來自美國在讀生的諮詢郵件,其中60%已進入面試環節。
03 歐洲與亞洲:性價比與政策穩定性
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憑藉低廉的學費和英語授課項目吸引留學生。
柏林工業大學開放「緊急轉學窗口」,允許學生以「學術庇護」名義提交申請,優先審理被美國終止簽證的案例。
亞洲地區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和中國香港大學則通過校友網絡主動接觸受影響學生,提供住宿補貼和跨校導師對接服務。
一名原計劃留美攻讀人工智慧碩士的學生表示:「中國香港高校的實驗室資源不遜於美國,且政策風險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