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位於新加坡的總部。(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早前曾有兩份調查報告分別指出,本地雇員有望在今年平均加薪3.5%和3.8%。
面對物價飆漲,以及消費稅即將「更上一層樓」,這樣的加薪幅度對一般打工族而言,是否足夠還很難說。
但你若來自科技業,那麼恭喜你,你基本上可以高枕無憂。
工作配對網站「NodeFlair」及求索創投(Quest Ventures)公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本地科技業薪資調漲前景持續看俏。
其中,軟體工程師堪稱打工皇帝,去年薪資同比增長22%,較資深的軟體工程師的加薪幅度甚至多達32%。
報告指出,初階軟體工程師的薪資中位數為4750新元,90分位者(即薪資高於90%同儕)更是高達7500新元。
主管工程師的薪資中位數為大約9000新元,90分位者可高達近1萬6000新元。
去年尚且如此,今年隨著全球人力市場更為短缺,科技公司求賢若渴,科技業員工的薪資預計只會漲得更漂亮。
據《海峽時報》報道,受訪的人力專家皆表示,科技業正享受著有史以來最好的「薪情」。
隨著新加坡的風險創投及全球性的科技公司越來越多,業界紛紛堆高籌碼,搶奪人才,預計接下來幾年將持續推升科技業員工的收入。
NodeFlair的報告指出,除了加薪,科技公司也紛紛開出誘人待遇,爭取科技人才跳槽到自己的公司。
據估計,本地科技人才每跳槽一次,待遇即可增加20%左右,而在高成長領域,如電商及金融科技行業的專才,更可能獲得高達30%的調薪幅度。
科技公司爭相搶人,本地科技人才的「薪情」看俏。(Uplash)
重金搶人不手軟
在眾多科技公司當中,在本地設置辦事處的美國及中國科技企業是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貫徹得最為徹底的佼佼者。
其中,美國科技巨擘亞馬遜、面簿母公司Meta Platforms、蘋果和谷歌的薪資水平較市場中位數高出39%至56.5%。
其他薪資條件高於市場至少25%的知名公司還包括: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及送餐平台Foodpanda。
專家指出,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入駐本地,進一步刺激了本地科技業的工作行情。
一般而言,美國科技公司的待遇優於中國科技公司。不過有分析指出,為了在緊張的人力市場中搶得人才,中國科技公司也開始開出更具競爭力的待遇,同時致力改善外界對「996」文化的印象。
包括亞馬遜在內的美國科技公司重金搶人不手軟。(亞馬遜)
中美科技巨擘搶灘本地人才庫
從各中美科技企業釋出的工作職缺來看,科技業的這波搶人大戰估計還有得打。
其中,中國科技巨擘位元組跳動堪稱大主顧。截至上周為止,旗下的TikTok在新加坡開出近800個職缺,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也公告了另外350個職缺。
經營本地知名網購平台Lazada的阿里巴巴則有300個職缺等待填補。
另一知名中國企業騰訊亦有超過100個職缺。
在本地設點的美國科技公司不遑多讓。 亞馬遜列出超過500個新加坡職缺,谷歌和面簿母公司Meta Platforms各有超過200個職缺,微軟及蘋果各有逾100個職缺。
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堪稱本地科技人力市場的大戶。(網際網路)
有職缺,但新加坡人才不夠?
然而,科技業的搶人大戰有可能陷入「僧少粥多」的瓶頸,新加坡的人才庫未必能有效填補這些工作職缺。
寶盛華集團新加坡區域經理張玉清解釋,她估計本地科技公司的工作職缺,尤其是科技和客服相關的職缺在過去兩年增加了10%至15%。
「本地勞動力或許可以填補部分職缺,但需求增長速度比培訓員工的速度來得更快,因此要完全填補這些空缺恐怕是非常困難的。」
她認為,為了應付人才短缺的問題,科技公司恐怕得從海外引入專才,後者在完成工作的同時,也肩負著將知識傳授給本地員工的責任,確保他們能培養出專業能力。
外國人才課題近年來在一直都是極為爭議的課題。
政府在上周的財政預算案才剛宣布,從今年9月起,外國人就業准證(EP)的薪資門檻將從4500新元調高至5000新元,金融服務業則從5000新元調高至5500新元。
這會否對科技公司的人力政策構成衝擊,這些跨國企業又如何在引進海外專才及聘用本地科技人才之間取得微妙平衡,都值得進一步觀察。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