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認為,本地店屋市場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攀升,今年全年總交易額預計維持在高水平。(檔案照)
根據萊坊發布的店屋市場報告,店屋總交易額去年創下19億元的歷來新高,超越了2019年和2020年的總和。去年共有244個店屋轉手,儘管這個數量不比2012年的291個多,但成交價更高,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售價逾500萬元。
店屋市場去年火熱,總交易額刷新曆來紀錄,其中全屬商業用途的店屋不受私宅降溫措施影響,更是引起投資者的興趣,這個領域今年預料延續漲勢。
根據萊坊(Knight Frank)發布的店屋市場報告,店屋總交易額去年創下19億元的歷來新高,超越了2019年和2020年的總和。去年共有244個店屋轉手,儘管這個數量不比2012年的291個多,但成交價更高,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售價逾500萬元。
接受《聯合早報》訪問的分析師認為,私宅降溫措施推出後,投資者紛紛把目光轉向全屬商業用途的店屋,因為這類房地產的買家不受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的影響。
世邦魏理仕(CBRE)資本市場高級董事利偉強說:「降溫措施推出後,我們接到更多投資者對商業店屋的詢問。對於擁有多個住宅房地產的海外和本地投資者,這一輪降溫措施對他們的衝擊最大,因為買房必須支付更高ABSD。作為商業用途的店屋因此對他們更具吸引力。」
此外,相較於洋房和豪宅,店屋的收益率一般較高,也促使投資者把目光投向商業店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劃為住宅用途的店屋仍受到降溫措施的影響。
根據世邦魏理仕整理的資料,截至2月16日中午,今年至今共有16個店屋轉手,交易額為1億5198萬元。這少於去年同期賣出30個店屋,共1億8148萬元的交易額。
利偉強指出,今年至今的交易額減少,主要是目前市場上的店屋供應比去年更有限。
不過,高力國際研究(Colliers Research)指出,如果單看今年1月的表現,這個月份的店屋交易額達到1億4900萬元,比一年前高了37%。該月份的平均交易價約990萬元,高於去年同期的570萬元。
高力國際研究也預期店屋市場將在今年進一步增長,主要是需求強勁、經濟展望轉好以及供應有限。位於中央商業區的商業店屋特別受到青睞。
萊坊新加坡諮詢與研究部主管鄭衛銘認為,店屋市場供不應求,促使這類房地產價格攀高。他說:「在冠病疫情期間,同住宅房地產一樣,店屋作為防禦性資產引起投資者更大興趣。店屋街區趨向高檔化也帶動需求,今年店屋市場的總交易額預計達到20億元。這尤其是出現一些來自住宅投資市場的溢出效應。」
鄭衛銘指出,由於店屋帶有文化、懷舊和本土特色,私人和家族辦公室對這類房地產有濃厚興趣。
據博納集團(Propnex)高級小組區域總監陳家平觀察,在中央商業區,以總樓面面積計算的尺價,從疫情前的4000多元激增至目前的超過5000元,可見這類房地產的需求非常強勁。
他指出,物以稀為貴,加上不少業主看中店屋在降溫措施推出後更具潛能而暫且不賣,以等待價格上漲。有鑒於此,店屋價格今年預料會進一步上升。
來自 / 聯合早報
文 / 陳紫筠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