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出學習、工作,首要問題是健康安全,其次才是融入發展。今天就從這兩個角度來看看,國際生的錢是怎麼花掉的?我是從教育本源做的統計,或許與很多人的想法不太一致,但卻是最接近事實的一個參考。
政府學校體系花費(月)參考
政府學費:小學約800新幣/中學約1400新幣、校內CCA課程免費
校外學科補習:一科約300新幣。剛開始是為了提升英語水平,後來是因為偏科或是參加賽事而進行提高性的學習
校外特長課:因人而異,一般約200新幣
衣食費用:餐食約300新幣、校服為主少量生活夏季服裝,約50新幣
日常費用:通訊30新幣、交通50新幣
醫療費用:基本配套住院醫療和意外醫療,約200新幣
居住費用:合住是常態,約800新幣
旅行探親:假期外出旅行或是回國約100新幣
綜上所述,每月平均花費約2800新幣(小學)【全年約合人民幣16萬】、3400新幣(中學)【全年約合人民幣19萬】
友情提示:孩子如果是在寄宿家庭生活,父母儘量日常多與孩子溝通、定期與寄宿老師多規劃,從孩子的綜合發展出發,發揮優勢,彌補短板,而不是僅憑成績來判斷孩子成長和寄宿的質量。尤其是孩子的校內、課外協調發展十分重要。
國際學校體系花費(月)參考
學校費用:小學約2000新幣/中學約2500新幣
校內CCA課程:一般是兩項,約500新幣
校外補習和特長:與上相同,約500新幣
衣食費用:餐食約1000新幣、校服為主少量生活夏季服裝,約100新幣
日常費用:通訊30新幣、交通50新幣
醫療費用、居住費用、旅行探親同上
綜上所述,每月平均花費約5300新幣(小學)【全年約合人民幣30萬】、5800新幣(中學)【全年約合人民幣33萬】
友情提示:國際學校沒有政府的教育補貼,所以各項費用幾乎是學生自費。整體費用高出政府學生的一倍。如果學生從小學就讀國際學校,那麼家庭一定要做好教育經費的儲備。兩個教育體系差很大,不太適合中學後相互轉賽道。
新加坡政府教育體系中的3種健康教育
1.身體健康---新加坡的學校有食堂和健康餐食;體育課平均每天一節,不會無故不上。
2.財務健康---從學校開始開展理財教育:
•理財第一步,小學生學會用父母給的錢在學校食堂買飯吃
•家長們通過手機APP來教孩子們如何理財
•所有理工學院及工藝教育學院學生,必須修讀財務教育課程。原教育部部長王乙康在「理財有方」(MoneySense) 宣傳活動上強調「保持良好的財務情況其實就同保持身體健康是相同的。定期檢查我們財務狀況,並確保我們的財務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3. 品德健康---新加坡的中小學生必修課程「品格與公民教育 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簡稱CCE」,內容包括:價值觀教學,國民教育,社會和情感學習以及教育和職業指導。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