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快報
新加坡2月24日
新增18593例
今天2月25日截至中午12點
新增病例晚上更新
關於更多新加坡疫情詳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今天早晨,在新加坡的我們,可能剛剛開始上班。
突然,在早晨9點40分左右,很多人突然感覺到地面和天花板震動了一會。
一開始,有網友以為這只是突然的頭暈。震感雖然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但很多人確實體感明顯。
這讓不少人相當疑惑,新加坡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新加坡多地有震感
鄰國又發生地震了
說起來,即使是感受到了震感,但因為一會就消失,很多人還覺得可能只是自己的錯覺。
但實際上,不止是他們,也有不少人有相同感受。
這也是很多人,第一次不是從新聞里,而是自身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什麼是地震(雖然不太明顯)。
有人驚訝地發現,或許是因為地震的緣故,住家的電梯壞了......
輕微的震感,讓一些人身體出現了短暫不適。
不少人在朋友圈裡詢問情況,似乎隱約之中對朋友有些擔心。
而這不是個例,從9點多到10點,一直有人在分享消息,似乎也是在向家人朋友報平安。
(以上圖源都已授權發布)
除了朋友圈,新加坡出現震感的消息,也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大肆傳播。盛港已「淪陷」。
有網友剛巧拿出手機,拍下了公司天花板在震動的那一幕。不過不仔細看,可能還真的看不出來。
圖源:FB@Phichai Santa
地板在震動,讓一些人擔心不已,甚至用了三個驚嘆號來表達心情。
確實,在當時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震源到底是在新加坡,還是在離新加坡不遠的地方。
當然,也有網友表示半信半疑。似乎在新加坡,不是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震感。
不過,這立馬引來了幾名網友的回應,無論是在新加坡東部,還是在中央區CBD,都有人感受到了。
還有不少人震出了幻覺......
不僅是新加坡出現了震感,就連離新加坡300公里開外的吉隆坡也是如此。
雖然事後大家都意識到,震源的中心,並不在新加坡。但萬一在周邊海域發生了地震,產生的海嘯,也很可能會襲擊新加坡不是?
要知道,從地震到海嘯,再到抵達新加坡,往往也需要一點時間。即使現在沒問題,也不代表真的就完全沒事。
不過,之後新加坡氣象署發布的消息,卻是讓不少人放下了吊起的心。據報道,地震發生時間是新加坡時間早上9點39分,而震中,則是在新加坡西南方約437公里處。
地震震中位置,圖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稍後,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在社交網站也發推說,這起地震的震中在陸地上,震源深度只有10公里,屬於淺層地震。
因此,地震並不會引發海嘯。
雖然本次地震,只有芮氏6.2級,但是已經算得上是一場烈震了。震源附近的房屋,如果抗震性不佳,就很有可能被損壞。
甚至在某些地區,地面也會出現部分裂痕,部分山區可能發生山崩,鬆軟土層出現噴沙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
在推特流傳的一則視頻中可以看出,在印尼當地,一件房子的玻璃已經幾乎被全部震碎,天花板也出現破裂並散落在地面上。看起來相當令人感到害怕。
圖源:Twitter@dmcddofficial
不論如何,新加坡民眾可以安心了。那些住在盛港、後港、勞明達、勿洛一帶、感受到震感最強烈的居民,頂多只是有些頭暈目眩,並不會有什麼影響。
新加坡民防部隊也發文,呼籲民眾保持冷靜。一切都無事發生~
相隔這麼遠,本來應該沒事的新加坡居民反應如此強烈,並不是單純感到新奇或是在杞人憂天。
實在是,離世界地震帶相當近的新加坡,曾在2004年遭遇到了「驚魂一刻」。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
給新加坡帶來了什麼?
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2004年12月26日的那個早晨。
那天正是周日,印度洋沿岸國家的很多人仍舊在睡夢中。他們完全沒意識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危險,正在迅速朝他們逼近。
在當地時間(+7時區)的近8點左右,印尼蘇門答臘島亞齊省西岸160千米外的印度洋海底,一場芮氏9.3級的地震,正在悄然發生。
震源示意圖
如果這個數字不夠直觀的話,那麼,據科學家統計,這場地震的威力,相當於3萬顆原子彈在同一地區「定點爆破」!
地震發生時,整個蘇門答臘島北部都開始搖晃,人們來不及逃竄,就被倒下的各種建築殘骸攔住了去路。
圖源:網易
城市的地面開始出現裂痕,頃刻之間,原本繁華的旅遊勝地,淪為了死神收割靈魂的場所。
有的人被掉下來的建築殘骸壓倒,無法動彈,或是直接暈了過去。而有的人,甚至已經被埋葬在了這場災難中,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這場地震,說到底也只持續了八分鐘。就是這麼一個大家平時在生活都不會太過注意的八分鐘,奪走了整個蘇門答臘島北部的生機。
圖源:網易
隨後,地震還引發了高15米至30米的海嘯!超過5層高的海水,超印度洋沿岸一帶的東南亞國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來。
巨浪瞬間吞沒了這些沿海城市,看看當時的照片,真的就如同好萊塢災難片里一樣,充斥著「末日來臨」的意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圖源:網易
巨大的海嘯,一共掃蕩了六個時區。
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經過測算,災難的受災區整整橫跨了6000公里!
圖源:網易
在此之後,這場大地震又引發了幾十場餘震,其中不乏有超過芮氏7級的強震。
事後,在進行災難搜救時,據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報道,米拉務、 錫默盧島 和TapakTuan等地區也已經不存在生命的跡象。
印尼蘇門答臘島西部海岸邊上的以些小島,甚至都被巨大海嘯淹沒直接消失了。
時任武裝部隊第七步兵旅最高指揮官、現任新加坡國會議長的陳川仁,當時帶帶領了一支20人的先遣部隊到印尼棉蘭,並後續飛往亞齊首府班達亞齊和米拉務進行救援準備工作。
在接受本體媒體採訪時,他說道:「當時從直升機的窗戶往外看,沿岸一點生命跡象也沒有,一切幾乎夷為平地。進入市中心,腐爛的罹難者遺體發出臭味,每發現一具遺體,工作人員就會在旁邊插上小國旗。」
而這僅是冰山一角罷了。據事後保守統計,這起地震+海嘯,一共造成了80多萬人傷亡,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圖源:Buuchau
當時,中國著名影星李連杰一家一行八人,都在馬爾地夫海邊的一件酒店內休息。海水洶湧而至,直接灌進酒店房間。
李連杰一手舉著4歲的女兒,一手划水,幾經沉浮,幾乎喪命。當時,李連杰在海嘯中頭頂著大女兒,海水已經淹到他嘴的位置。
幸好後面海水褪去,否則李連杰和女兒都有可能無法得救。
逃出生天的李連杰,圖源:鳳凰網
而新加坡,雖然不是地震的直接受災國家,卻也經歷了一場虛驚。
那時候就在新加坡的小夥伴,或許能回憶起當時本地人的擔憂:如果海嘯沿著馬六甲海峽倒灌進新加坡的話,我們該怎麼辦?
要知道,地震震中與馬爾地夫之間的距離,並不會比震中與新加坡的距離更短(但是中間有陸地阻擋)。
孤垂於大海中的新加坡,一旦海嘯襲來,根本沒有陸地縱深可供人避難。
當時馬六甲海峽北邊的普吉島已經受創,圖源:見水印
值得慶幸的是,新加坡人的擔憂,最終並沒有成為現實。
只不過,在這場大海嘯中,有20名新加坡人罹難。到了2014年,仍有4人下落不明。
在地震發生後的十幾年間,新加坡人對於這場海嘯的思考仍在繼續。
來源:南洋大學校友業餘網站
作者表示,一個令新加坡相當憂慮的事實,正在悄然發生中:蘇門答臘西面的地震常發區,數十年來,一直往北移動。
而如果地震區到了馬六甲海峽北埠安達曼海後,假如這裡發生類似2004年的大地震,那一股巨浪將很可能從馬六甲海峽海口,向新加坡的方向奔去。
由於海口為一個巨大的漏斗,一直到達馬六甲地區才形成狹窄部分,海水自然而然形成錢塘江效應。在衝擊兩岸之後,海水將逐漸形成數十米高的巨浪,直撲新加坡。
圖源:浙江新聞
而且,如果海嘯真的發生,可能會挾帶大量泥沙向新加坡席捲而來。
一旦泥沙到達馬六甲的狹窄部分時受阻,就會沉積下來。泥沙愈積愈多,終將把馬六甲海峽狹窄部分填滿,堵塞整條海峽通道。
那麼,消失的海峽,只剩下陸峽的場景,對於高度依靠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經濟,不亞於「滅頂之災」。
馬六甲海峽也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生命線,圖源:見水印
因此,這些年來,新加坡政府一直在積極想辦法,未雨綢繆。
去年10月,新加坡歷史上首次在全島範圍內進行地球物理探測,以評估新加坡的地底結構和地震風險。
研究人員安裝地震儀,圖源: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
目前,全島有88個地震儀,分布在學校、公園、自然保護區和氣象站等地。
靈敏的地震檢波器網絡,可以探測到最輕微的噪音或震動。讓新加坡發現可能面臨的地震風險。
圖源: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
希望未來,新加坡不會直面地震帶來的危險。
新加坡少有天災
依然還是上帝的寵兒
不管如何,就新加坡過去有記載的歷史來看,天災發生在新加坡的機率,依舊是微乎其微。
不論是地震海嘯或是火山噴發,又或者是熱帶氣旋(「颱風」或「颶風」),都很難發生在新加坡這片土地上。
新加坡為什麼沒有地震?
和鄰國印尼不同,新加坡奇蹟般地繞開了環太平洋地震帶。所以發生周邊發生地震,就像今早一樣,新加坡最多是有震感。
印尼的蘇門答臘就像是一個巨大屏障,把新加坡保護了起來。
而且,新加坡的房屋質量非常好,多數的組屋和公寓裡面都設有防空壕,一旦遇到險情,人們也有機會撐過足夠時間,等待救援。
所以,新加坡不管是從天災可能性小,還是人為的防禦強,都讓新加坡遠離地震災難。
新加坡對海嘯的預案
有鑒於2004年那場海嘯,給世界留下的傷痛和教訓。
新加坡的國家環境局(NEA),之前花費了130萬新幣,委任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專家設計了一套海嘯模擬系統以及應急措施。
另外,之前也有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印尼和菲律賓發生海嘯,需要10個小時才能到新加坡岸邊。
總而言之,新加坡受到海嘯的威脅也是非常小的。
新加坡有颱風嗎?
新加坡位於赤道以北137公里處,特點就是氣候炎熱、雨量充足、空氣潮濕
被赤道橫穿,恰恰是新加坡沒有颱風的原因!
氣象學上普遍認為,形成颱風需要溫度高於26℃的海洋。
雖然這一點和赤道的海洋溫度完全符合,但是形成颱風,還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這樣暖氣團才能轉起來。
而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所以赤道無颱風,新加坡也無颱風。
新加坡如何對抗洪水
新加坡對洪水的防範措施,超過所有其他的自然災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因為新加坡的海平面較低,而且周圍國家的地震和海嘯時常發生,有可能波及到新加坡。
再加上全球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新加坡會受到威脅。所以,所以,防止被水淹沒是新加坡最大的防範。
對此,新加坡建立了超強的排水系統。走遍新加坡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足夠的排水設施,比如水渠,排水孔等。
不僅如此,新加坡的馬路上,也經常可以見到排水孔,政府在馬路上還大量採用可以滲透水的砂礫技術,通過草地、地面的滲透,收集和引導雨水。
圖源:Have8
另外,新加坡防洪的關鍵在於蓄水池!
新加坡新加坡大大小小的蓄水池達17個,像是新加坡最大的蓄水池——濱海灣堤壩,就一共有7個排水泵。
每一個排水泵,可在1分鐘排完相當於奧林匹克游泳池的水量。如果7個同時啟動,巨量的水會在短時間排入大海。
因此,新加坡是一個免受地震,海嘯,洪水,颱風的風水寶地!
只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沒事,不代表未來以後都沒事。幸好,政府已經考慮到了問題,並開始著手解決。
新加坡的未來,應該還會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新加坡。
了解新加坡疫情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