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加坡的日增病例報告一直到凌晨12點以後才出爐。
新增18593例,跟前兩天的2萬多例相比,屬於有點「掉水平」了。
那麼問題來了,病例沒有激增。
那麼一向準時在當天出報告的數字,為什麼會推遲到凌晨12點多呢?
昨天,出現了12個新冠死亡。
網友猜測這就是關鍵......
新加坡一天12起新冠死亡
看病等6小時、需透析確診禁入
昨天,新加坡又回到了雙位數死亡病例。
一天12個,沒有透露年齡性別跟其他情況。
而重症人數也在增加:
住在普通病房但需要吸氧的人昨天增加21個,現存221人
住在ICU病房現存44個
圖源:FV Hospital
如果病例繼續攀升,無疑住院人數還會繼續攀升。
據當局統計,過去28天內一共確診32萬2669人,其中高達99.7%的病例感染無症狀或表現輕症。
0.2%需要吸氧,0.04%住在ICU,0.03%病逝。
比率很小,但始終關乎人命。大多數是輕症,但新加坡的醫療系統仍然壓力山大。
最早的徵兆是檢測儀缺貨,後來當局支援緩解。
之後就是病例激增,看診人手少,等看病的時間很長。
據公立醫院某急診科醫生透露,病例太多,不管是高級還是初級醫生,每天坐班接診的患者人數翻倍。
第三級症狀包括扭傷、輕傷、輕微腹痛、
嘔吐、發燒、皮疹和輕度頭痛
「前幾天,我這有個病例等了6個小時,情緒很焦慮失控,朝我大喊大叫,沒有辦法,叫了醫院保安來處理。」
不僅是急診科被「病例狂狼」衝擊到。
醫院其他部門也避無可避地被影響到。
一內科醫生透露,自己入行10年頭一回碰到這種情況:
需要做透析的患者因為感染新冠沒法進入醫院,即便他們進來了,醫院也沒有辦法騰出多餘床位給他們。
因為其他患者數量真的太多了。
不僅醫生們頭大,醫院護士更加焦慮。
「人手都去急診室幫忙了。原本我在的病房,38個床位要有6個護士,大概每個護士要照看6個病人。
但現在人數減到4個護士照看38人,工作量翻倍。」
不僅是醫院護士壓力大,隔離設施的工作人員也差不多情況,據那裡的珍妮特醫生透露:
過去一個月內,新加坡的新冠痊癒隔離設施患者數量暴增10倍。
圖源:today
雖然當局已經呼籲,如果不緊急,輕症無症不要蜂擁去急診,但只要這一波奧密克戎浪潮峰值未到。
病例還在上漲的情況下,診所、醫院都不得輕鬆。
現在,在新加坡感染新冠這個事情感覺已經越來越「稀疏平常」。
不管是年輕小夫妻,還是本地多口之家。
結婚當天雙雙確診
老人拒隔離致一家五口感染
這可能不是新加坡第一對因為確診推遲婚禮的新人。
準新娘iamjoyceyap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的新冠小故事:
2月14日,她跟男友註冊結婚。當天兩人一起喝喝小酒,吃吃東西。但沒有想到,準新郎感覺到身體不舒服。
於是做了抗原快速檢測,發現準新郎確診了......沒隔多久,iamjoyceyap發現自己也中了。
原定在一周後要辦婚禮,但現在他們只能將婚禮延後了一個月。
到了原定舉辦婚禮的當天,iamjoyceyap趴在窗台上吐槽,原定大婚之日新郎沒出現。
朋友也很忙。
不是忙著操心她,而是她朋友的家人也中了,忙著安排。
最有意思的是,在她朋友問她應該怎麼做的時候,她秀出了終極神器。
她說這個確實「幫她很多」。
不過現在這位準新娘只希望,一個月後的婚禮能順利舉辦~
就像iamjoyceyap說的那樣,很多朋友的家人都感染了。
都是感染新冠,但感染新冠的原因都各種各樣。
比如現在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上了年紀的老人感染新冠,不願意在自己房間隔離,導致病毒傳播,家人也確診。
圖源:8視界
據本地一個陳姓小姐透露,她父親2月5日確診,隔兩天約7日輪到陳小姐自己確診,約8日輪到母親弟妹都確診。
而她年已70歲的老爸是最早檢測陽性的人。
可是他不想要待在房間內隔離,就跟平時一樣,還坐在客廳看電視,跟平時的區別就是戴著口罩。
東西也都是共用,沒有特別消毒殺菌,於是病毒只能傳給家人了。
陳小姐自己其實也不太確定,這個家裡第一個確診的人是誰。
圖源: today
因為在她確診之前,就已經有一些喉嚨不舒服,發熱症狀,只是檢測結果都是陰性。
而在全家感染以後,陳小姐父親是最快痊癒的人。到確診以後第四天,他的檢測結果就是陰性了。
剩下陳小姐跟母親妹妹三人還有症狀。
陳小姐自己一直到2月14日,確診以後的第8天檢測才呈陰性。但症狀不斷,還感到肚子痛、喉嚨不舒服。
圖源:8視界
她的母親跟弟弟妹妹則是一直咳嗽。
按照醫生的解釋,她們這種情況就是所說的長期新冠後遺症:檢測陰性,但身體器官還在持續發炎,需要時間恢復。
對於老人不願意隔離的想法,作為子女也不好說什麼。
「知道每個人遲早都會感染了,而且也不一定是父親最先確診,但我們還是希望儘可能隔離患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圖源: NHS
畢竟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他感染了沒事,但自己感染了就不一定。
椰友們,你們身邊已經有人中了嗎?有出現長期新冠的症狀嗎?留言聊聊~
了解新加坡疫情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