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全球洪水灾情频发,新加坡也可以安然无恙。
为什么?作为一个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国,其最高年降雨量在近30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却鲜有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
那是不是,没有了这些大型自然灾害,新加坡就躺平,心安理得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了呢?
NO!NO!NO!
大概是地方太小的缘故,新加坡人很惜命,从城市规划到细节设计,处处都未雨绸缪。
没自然灾害
却有全球最牛的防灾设备
没有地震,却家家有防空壕
这点不得不佩服新加坡人,尽管没有地震,但新加坡人几乎每家每户,不管房屋大小,都有一个防空壕,一般是储藏室。组屋区楼下笨重的防空壕设施也是以备万一之用。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新加坡公司曾为灾区修建“最牛抗震房”可抗八级地震!
新加坡地铁大门处处露出的厚实设计,也是天灾来临时避难处所。
常年有暴雨却不涝,得益于城市排水系统
新加坡地少人少,连喝的水都是进口的。所以新加坡人很重视通过高科技来解决水的问题。
不是常年暴雨么,那就设计一套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然后搞些巨大的蓄水池,再搞些新生水出来……办法总比困难多~
另外,暴雨多却不涝,完全是因为新加坡人设计的这套城市排水系统。
新加坡通常在进行地面建筑的建设之前,会事先规划和设计好该建筑的地下和地面排水系统,因此每一栋建筑,包括人行道、马路周边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排水渠。
史丹福地下储水池和分水渠
图源:联合早报
这些排水渠与城市的主要排水系统相连,形成了遍布全岛的城市雨水收集、排放网络,保证了大量雨水能够及时、快速地排出。
不得不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这点上,确实很有规划性。翼学姐第一次到新加坡,就去看了城市规划展览馆。
新加坡政府目标长远,单是基础建设投资已规划到100年后。着重开发地下空间。
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规划,2030年的新加坡将是这样的:
牛气的城市规划专业
翼学姐经常感叹,虽然新加坡小是小,但危机意识很足,而且对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确实很有一套,这当中离不开城市规划师的功劳。
你知道吗?亚洲第一个城市设计硕士项目,即Master of Arts in Urban Design (MAUD),就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在1998年创办的。
MAUD项目的四个重点领域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