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前两步骤只是铺垫,资源回收最大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参与资源的回收,彻底改变人们和物质资源的关系,从而改变习惯,通过更慎重使用物资和购买物资,来达到减少资源的终极目的。
其实,新加坡每一个家庭都在某程度做到物尽其用的部分,再用购物回来的塑料袋,真正的循环回收应该是下一步。
国家环境局最新调查显示,每五个本地家庭中,有三个家庭定期进行再循环。调查也发现约一半的国人不清楚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因此民众放入蓝色回收箱的物品当中,有高达40%因为回收错误或受到食物和液体污染,而不适合回收。
民众放入蓝色回收箱的物品当中,有高达40%因处理不当而不适合回收。(联合早报)
为了方便公众分类资源,从今年起本地每户家庭年内将获分配一个垃圾回收桶,这类回收容器将帮助住户在家中开始分类。
去年本地两区试用透明回收箱,让环保一目了然,它们包括把玻璃、纸张、金属和塑料分类,这将有助于降低垃圾箱的污染率。然而,如果这次没有大事宣传回收容器的用途,它们很可能又变成现有蓝色回收桶的情况,不是没有善加利用,就是还有一半的家庭并没有定期再循环物品。
进入后疫情时期,随着网购更加普遍和便利,购物的频仍有目共睹,似乎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城市广场(City Square Mall)的分类垃圾桶。(卢丽珊摄)
这必定产生更多的包装袋或因冲动型购物导致的多余物品,因此加大力度和正确的资源回收、鼓励下一代珍惜资源,并同时鼓励理性购物更显得必要和契合时代的需求。
我们可以从家中开始资源分类、尽量重用和回收资源,更频繁使用全国各类的回收服务站,例如电子产品和衣物等。购物时也必须记得使用自带环保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只要政府和商家全面和深化实施塑料袋收费,一定能逐渐改变国人的习惯。
毕竟地球家园只此一个,贡献一己之力,你我有责。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