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增16857 | 預測未來日增4萬,新加坡感染病例達200萬將群體免疫

2022-02-27

2月26日,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新增確診1萬6857起,含本土病例1萬6714起、境外輸入143起,累計69萬6652起。死亡病例新增13起,累計999起。

新加坡未來日增恐破4萬

新加坡昨日(2月25日)確診病例高達18697,近2萬。據專家推算,最快兩個星期後疫情會達到拐點,邁向新高峰,新加坡的日增病例將很有可能突破4萬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梁浩楠表示,疫情拐點大概會在45%到50%人口受感染後到來。他也發表對本地檢測機制的看法,他認為本地的病例記錄並不齊全,每日的真實病例可能是公開數據的3至4倍以上,早已多達10萬。

(圖源:pixabay)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副教授也認為,新加坡有可能和丹麥情況相似,日增4萬起確診病例才到拐點。

新加坡究竟感染了多少人?

何時能達到群體免疫?

新加坡究竟感染了多少人?既然走的是「共存」路線,那麼,何時能達到群體免疫?

《新加坡眼》試著做一些假設和演算。

首先,我們看看目前的數據:

客工宿舍採取的是閉環管理,我們主要探討本地社區疫情。

新加坡去年12月開始出現奧密克戎病例,我們姑且以今年1月6日為奧密克戎波的開始。

按這個劃分可得出:在原始病毒波和德爾塔波,新加坡本地社區確診19萬2563人;在奧密克戎波,確診37萬9656人,前後一共57萬2219人。

我們接下來的分析和推算,會用到三組數據。

一、參考兩組有關自然感染的數據

現在我們來參考兩組數據。

先看第一組。

2020年底,新加坡政府對客工宿舍住戶進行血清抗體檢測,發現9萬8289人有冠病抗體,而之前核酸確診的有5萬4505人。

換句話說,近10萬人是核酸檢測不出體內有病毒,但實際上早已被無症狀感染並自愈。血清抗體陽性的人數,是核酸陽性病患的一倍。

客工宿舍一共是32萬3000人。這麼算下來,客工宿舍被感染的一共是15萬2794人,陽性率為47.3%。這是發生在原始病毒波。

現在我們看看第二組數據。

2021年4月16日,中國疾控中心引述中國學者在《柳葉刀》發表的里程碑式研究報告指,在2020年4月武漢解封后,在武漢所轄全部13個區,以嚴格的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對3556個家庭計9542名居民的代表性樣本進行冠病病毒抗體檢測發現,在9542名受試者中,532人冠病病毒抗體呈陽性,經校正後,人群抗體陽性率為6.9%,其中82%無症狀、40%存在中和抗體。

綜合上述兩組數據比較得知,2020年新加坡客工宿舍陽性率為47.3%,同年武漢陽性率為6.9%。

我們將以這兩組數據為基礎,推算新加坡本地社區的陽性率。一方面,客工宿舍環境比武漢社區和新加坡社區的環境更易傳播病毒;另一方面,新加坡採取「共存模式」,因此,新加坡社區陽性率絕不可能接近武漢當時的6.9%。

以此觀之,新加坡社區自然感染的陽性率至少在6.9%至47.3%之間,而且應該大大偏向47.3%。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考慮。當時武漢和新加坡客工宿舍流行的是原始病毒株,而新加坡的已進入奧密克戎波,感染率遠遠高於當年,因此,如果陽性率已超47%,絲毫不叫人感到意外。

實際上,既然走的「共存」路線,社區陽性率越高,就越早能達到群體免疫。

二、未上報的ART陽性數據

現在,我們來考慮一下ART自檢陽性但未上報的數據。

衛生部指出,由於許多人是無症狀或出現極為輕微症狀,不少是通過自檢確診,原則上無須上報,部分人員主動上報統計,因此,病例數據並不反映疫情全貌,實際感染人員肯定比數據高,有專家判斷高兩三倍,也有專家判斷為五倍。

這個「未上報」數據究竟有多大,誰都不知道。新加坡現在是奧密克戎波,已感染了近38萬人,我們接下來就用兩倍、三倍、五倍來推算。

按目前官方數據推斷,新加坡本波確診38萬人,加上本波之前的19萬人,一共是57萬人,占社區人口之10.6%。

按兩倍推算,新加坡本波實際確診的是76萬人,加上本波之前的19萬人,一共是95萬人,占社區人口之17.7%。

按三倍推算,新加坡本波實際確診的是114萬人,加上本波之前的19萬人,一共是133萬人,占社區人口之24.7%。

按五倍推算,新加坡本波實際確診的是190萬人,加上本波之前的19萬人,一共是209萬人,占社區人口之38.9%。

三、疫苗接種帶來的免疫力

截至2月24日,新加坡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人口比例為92%,完成疫苗全程接種比例為91%,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67%。

假設接種加強針只有50%有效,那麼,疫苗形成的保護力則能覆蓋33%人口。

按90%群體免疫推算

我們都知道,要形成群體免疫,就必須有自然感染形成的免疫力,加上疫苗保護形成的免疫力。

我們來大膽推算一下新加坡本地社區目前的免疫覆蓋。

按本波疫情官方確診人數推算,新加坡社區至今感染10.6%,加上疫苗免疫覆蓋33%,一共覆蓋44%。

按本波疫情兩倍確診人數推算,新加坡社區至今感染17.7%,加上疫苗免疫覆蓋33%,一共覆蓋51%。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按本波疫情三倍確診人數推算,新加坡社區至今感染24.7%,加上疫苗免疫33%,一共覆蓋58%。

按本波疫情五倍確診人數推算,新加坡社區至今感染38.9%,加上疫苗免疫覆蓋33%,一共覆蓋72%。

需要一兩個月時間

由於現在是奧密克戎波,假設免疫覆蓋必須90%以上才能形成群體免疫,那麼,根據以上四種情景,我們可以推算出:

讓我解釋。

按官方數據每天新增2萬起的速度,如果不存在「未上報」的數據,那麼,新加坡目前只覆蓋44%,離90%還有46個百分點,按每天實際新增2萬起,需要123天才能達到。

假設實際數據為兩倍(4萬起),那麼,離90%覆蓋率還有39個百分點,按每天實際新增4萬起,需要53天才能達到。

假設實際數據為三倍(6萬起),那麼,離90%覆蓋率還有32個百分點,按每天實際新增6萬起,需要29天才能達到。

假設實際數據為五倍(10萬起),那麼,離90%覆蓋率還有18個百分點(97萬人),按每天實際新增10萬起,需要10天才能達到。

我們認為,「五倍未上報」的說法未免誇張。按「兩倍、三倍未上報」的中庸路線估算,新加坡有可能在29天至53天通過自然感染加疫苗保護獲得90%覆蓋,或許能達到群體免疫。

以上是按社區人口比例推演,如果是按人數推演,看起來會相當嚇人:

按中庸路線估算,新加坡還得新增172萬至210萬起實際感染病例 (官方數據57萬至105萬起) ,也就是目前累計確診病例的一兩倍,才能達到群體免疫。

我們推測,新加坡將在接下來兩三周(三月中旬)迎來峰值和拐點,之後再用四五周的時間,新增病例逐日消退,到了四月下旬,或許能達到群體免疫。

當然,這是非常粗略的演算,有相當多的重要因素和情況我們並未考慮,包括:

一、統計中的自然正態分布等因素

二、傳染過程的加速度和衰退速度的情況

三、上述第一部分中提到的核酸檢測陰性但抗體陽性的因素

四、出現新變異病毒的情況

五、自然免疫+疫苗保護達90%,但仍未可群體免疫的情況

這是我們「野生疫情觀察員」的非專業推演,只是給大家介紹個簡易概念,歡迎討論和指正,不喜勿噴。

以儘可能小的代價

在儘可能短的時間

達到儘可能大的覆蓋

既然選擇「共存」,必定追求群體免疫;既然要達到群體免疫,一定是希望以儘可能小的代價,在儘可能短的時間,達到儘可能大的覆蓋。

從這個角度看,目前「未上報」、「未計入統計」的輕症和無症狀病例是越多越好,但重症和死亡要控制在越低越好。前者是走向群體免疫的速度和範圍,後者則是代價,兩者必須平衡。

為什麼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呢?這是因為目前使用疫苗的效力所局限,疫苗接種之後超過半年效力會下降;如果在接種半年之後才接觸到病毒,疫苗的保護力減弱,屆時的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會更高。

那麼,死亡率控制應該控制在多少?不同社會、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對死亡率有不同的心理承受力。

從公開信息上看,香港特區政府曾提到要把死亡率控制至少於千分之一,新加坡政府曾提過,「接近流感的0.1%死亡率」,鍾南山也提過,「新冠病毒病死率控制在0.1%可恢復常態」。

看來,0.1%是本區域較為普遍的參考標準。

新加坡目前的冠病總體死亡率是0.145%,本波疫情病死率為0.038%。

— END —

編輯:ABC、PDY


相关文章

  •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 共謀持假槍打劫理髮店再下藥劫妓女,新加坡一名14歲少年被判入改造所!
  • 新加坡千萬多多昨天開獎,2人平分超1292萬新幣!你中了嗎?
  • 47歲新加坡籍男子持假護照入境馬國販毒,遭柔佛警方逮捕,起獲百萬令吉毒品!
  • 朝野競選攻防戰激烈 新帳舊帳一起算
  •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數達到上限 勿洛體育場入口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