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監督馬來西亞選舉改革的非政府組織「乾淨選舉聯盟」(Bersih)所作出的統整,對比總選民人數及柔州56個選區,每個選區的平均選民應當為4萬6425人,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最大與最小選區選民比例1:5 在凈選盟列出的5個最小選區中,選民人數最小的武吉南寧只達2萬2606人,選民增長比例為26.8%,而最大的選區依斯干達城,選民人數為11萬6486人,選民增加幅度達729%。
柔佛最大的最小的州選區,選民比例相差5.13,意即在武吉南寧,每一張選票等於依斯干達城的5張選票,再次突出傑利蠑螈(Gerrymander)式選區劃分下,無法實現選舉中票票等值的原則。
柔州最大的5個州選區依序為依斯干達城(11萬6486人)、優景鎮(11萬2856人)、地南(10萬5765人)、百萬鎮(10萬3649人)及士姑來(10萬2893)。
相比之下,柔州最小的選取依序為武吉南寧(2萬2606人)、丁能(2萬2645人)、丹戎蘇臘(2萬5156人)、拉央拉央(2萬5173人)及巴羅(2萬5854人)。
而多數票比例最大的十個議席中,則大多是位於城市的混合選區。最大的多數票出現在民主行動黨的堡壘士姑來,達3萬5126張,即便排名墊底的士都蘭,多數票也達1萬2470張。十個最大多數票的議席全數由當時的在野黨希望聯盟拿下,其中八成落入民主行動黨的手中。
其次為依斯干達城,年輕選民達36.85%或4萬2892人;後依序為優景鎮、百萬鎮、武吉柏邁,值得注意的是年輕選民占約近四成的前四個選區屬於城鄉混合區,上屆均落入希望聯盟手中。
在剛完成的提名中,這些選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其中榜首地南出現七角戰,而百萬鎮、優景鎮等區則出現四角戰及五角戰。
從整體選民的年齡來看,柔州年齡介於40至79歲的年長選民人數依然站整體的近47%。
另一名政治分析員潘永強博士則認為,就算只有25%或37萬的新選民出來投票,也足以造成小規模的政治變動,使到新生政黨如民聯陣(MUDA)生存,繼而為大馬政治帶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