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凯原发家之后,只做三个事情,第一个是炒股,而且鸡蛋就要放一个篮子里,业绩现在地球人都知道,第二个事情是慈善,第三个事情是学术研究。
廖凯原的学术研究则是一个争议的地方。他广泛地写作和演讲,讨论他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为社会建立一个更好的系统。
其结果是,他所称的“由KQID(KoGuan Quantum Infodynamics或凯原量子信息动力学)时间引擎驱动的轩辕文化和文明2.0”,这一概念是以人文始祖黄帝的传说为基础的,据说黄帝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在他的统治下中国有了文明的空前发展,他在生了25个孩子后升天。
廖凯原研究就叫做黄帝运作体系2.0。这个体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包括了哲学的、物理的等等,甚至还有量子力学的东西。廖凯原也因为哲学学术研究而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也有网友就送给他12个字:骨骼精奇、闭门造车、走火入魔。我想跟这位网友说不懂的事情多着呢,讲究百花齐放。
凯原在投资特斯拉成功之后,他还说自己的目标是筹集1000亿美元的资产,然后去推动一个人类文明2.0的体系,这个跟马斯克想到火星退休很像。廖凯原到底是一个慈善家、企业家,还是一个疯子,真的非常难说。从来天才跟疯子也是常常是一线之间。看来我们每天过着屌丝生活,是不够疯狂。马云也说,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最近很久没看到他了,不知道他又在做啥梦,还有点想念的,想他的时候就去淘宝一番。
2. 故事经过
戴森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去年6月豪掷7380万元买下华利世家(Wallich Residence)的超级顶层豪宅后,日前已以6200万元的价格将豪宅卖出,净亏1180万元。因为是买入后3年内出售,如果算上卖家印花税8%,光卖家税就要亏496万,加上之前PR的买家税663万,算1%的中介费62万,那一共要亏1180 + 496 + 663 + 62 = 2401万新币,约1.2亿人民币。其中税的部分为1159万新币,为政府在准备疫情大礼包的窟窿填补中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据Dyson公司发言人强调说:“戴森家族将继续保留在新加坡的住所。戴森公司依然致力于扩大它在新加坡的研发足迹和其他业务。”
戴森当时透过妻子迪尔德丽(Deirdre)名义买下的华利世家豪宅,被誉为新加坡最贵的“空中别墅”,可通过私人电梯直入,拥有5间卧室、一个可以容纳600瓶酒的酒窖、私人泳池、按摩池以及一个城市观景的私人花园等。
买家是印尼出生的大亨廖凯原(Leo KoGuan),他是美国廖凯原基金会主席和美国国际软件屋公司(SHI)的创办人和主席,今年4月以14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的第1513位。
该交易是由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代表卖方进行,转售价相当于每平方英尺近3000元。其实Savills已经和我们公司Huttons合并了。
其实我对此消息并不感到惊讶,戴森自去年7月以超过4100万元买下植物园古鲁尼路(Cluny Road)的一栋优质洋房后,就有意脱售华利世家的顶层单位,因为洋人比较喜欢别墅和绿化,据有邻居说顶层风太大,总把发型吹乱。戴老板71岁了,钱多少只是一个数字,主要是生活享受。最近疫情也对公司业务有冲击,因为中产阶级会选用性价比高的电器,dyson业绩受影响,才会卖房救业务吧。
3. 有趣的买家
廖凯原是出生在印尼的美籍华裔,公开资料显示,他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语公共事务学院的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和纽约法学院(New York Law School)法律博士(Juris Doctor)学位,是美国国际软件屋公司(Software House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兼CEO,也是“世界经济论坛”的赞助人,“美国亚洲协会”的赞助人兼董事,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要赞助商之一,反正是一个特别会布局能折腾的人。
廖老板出生在印尼,成长在美国,却独独对中国内地的教育事业情有独钟。非完全统计,从2005年捐给北京大学532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政府管理学院新大楼(廖凯原楼)后,到目前为止,他为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捐款总额不下6亿元人民币,可以再买两个这样的豪宅。
廖老板不光捐钱冠名,还是位思想家,居然还在清北复交法学院开课讲座,讲的一些理论也是挺有意思的,有点要文艺复兴的感觉。
有人可能会笑他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有一份对先祖文化的敬仰之情,而且把国外赚的钱捐给国内,自己虽然有些想法跟马列主义不符合,但要允许百花齐放吧。
4. 霸气的楼盘
两人的战场Wallich Residence华丽世家的确是个很华丽的地方,首先坡县第一高楼就不用说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