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舞蹈家善達·巴斯卡在新加坡演出現場安然逝世,作品「梁祝」曾感動無數華人
新加坡印度舞蹈學院巴斯卡爾藝術學院(Bhaskar's Arts Academy)在Facebook發布藝術總監善達·巴斯卡突然在演出現場離世的消息。
帖文指出,「她做出了最後的鞠躬」。
善達是印度古典舞蹈家,曾被列入「新加坡傑出婦女榮譽榜」,因其作品印度版「梁祝」被眾多華人知曉。
(圖:來源自網絡)
巴斯卡爾藝術學院25日和26日在史丹福藝術中心舉辦了70周年慶祝表演,兩場表演皆售罄。
根據院方發送給學生和家長的信息,在表演的第二晚時,善達在現場突然感到不適,被送往醫院。正當開啟表演的第一首歌曲播放時,善達就安詳離世。
巴斯卡爾藝術學院也在帖文中透露,有關善達喪禮的信息會在確認後公布。
「我們只能相信這個在藝術界備受疼愛的靈魂,正在天上微笑著俯瞰我們,要我們向前看並完成她多年來開始的旅程。」
善達·巴斯卡在1990年是文化獎得主,在2016年獲頒公共服務星章,去年獲頒功績勳章和被列入「新加坡傑出婦女榮譽榜」。
(圖:來源自網絡)
善達在1950年代從印度來到新加坡後,被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氛圍和各種族藝術團體之間的和睦共處深深吸引。
在觀看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中文影片後,她備受啟發,於是帶領不同種族的學生們以傳統印度舞蹈——婆羅多舞,詮釋了這個中國民間愛情故事。
重複看了電影很多次,因為深受這個傳奇性的浪漫故事感動,決定以印度古典舞劇的形式,做一個跨文化的實驗。
(圖:來源自網絡)
善達說:「一個想求學的少女,女扮男裝遠行。與同窗同學相愛,抗拒父親要她嫁給一個不相識男子的安排。最後雙雙殉情,變成一對蝴蝶。這個非常有詩意的結局,象徵他們的精神不死。我深受這個有力量的主題感動,因此動了把《梁山伯與祝英台》移植為舞劇的念頭。」
之後,印度版「梁祝」——《化蝶》首度上演!
印度舞劇梁祝為一個華族少兒播下了一 顆多元文化主義的種子,也在華校學生團體和文藝團體之間,掀起一陣學習和演出印度舞的熱潮。
(圖:來源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