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祖父的林義發從年輕開始喜歡跑步,至今已68歲仍持續鍛鍊。他認為跑步能讓他維持強健的體魄,讓他繼續獨立而自在地生活,更是他關愛家人的表現,避免家人為他的健康而操心。
多兩年就70歲的林義發,看不出已經是三個孫子的祖父。實際上他的體力也令許多年輕人自嘆不如。
林義發曾無數次參與海內外超級馬拉松:他曾受邀參加美國死亡谷217公里的超級馬拉松,在少於43小時內跑過熱達55度的沙漠,跑過三個山嶺。他也曾四度參加巴西217公里競跑、不止一次到英國跑過320公里,並曾連續50天、天天跑50公里,跑了總長2500公里,為新加坡慶祝50歲生日。
為競賽做準備的時候,林義發會拖著輪胎跑步進行阻力和肌力訓練。即使是沒有競賽的日子,他也會勤加鍛鍊,每星期跑步三天,每次10公里到30公里。
林義發受訪時透露,他在大學時代為了調劑枯燥的啃書日子而開始跑步。「我發現運動之後,腦筋更清醒、靈活,也能排解壓力。大學畢業後30年,我參加為校慶而舉辦的環島長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一次過跑上168公里,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也很享受跑步的過程,從此欲罷不能。」
他深深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和好處,雖然有人勸他年紀大了應該停止跑步,但他認為運動是讓他少生病的良藥,也能延緩或避免患上慢性疾病,提高生活的素質。
「除了讓身體多動之外,我也會每天測量身體的健康指數,定期做身體檢查,日常飲食會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
生活自由自立 避免家人操心
林義發說,保持健康是他關愛家人的方式之一。「我無病無痛,他們就不必為我的健康擔心,為照顧我而忙碌,我也能自由、自立地生活。」
他覺得,從年輕就培養起運動的習慣固然最好,但不管是什麼年齡,即使是樂齡才開始運動,也不嫌太遲。他的建議是: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去做,不管是健行也好,游泳也好,然後持之以恆。「最重要是從運動中得到樂趣,也聆聽身體發出的訊號,循序漸進。」
雖然多次接受令人驚嘆的超級挑戰,林義發也懂得勞逸結合,避免身體過度疲勞和受傷。
他說:「我的原則是不能受傷,一定要注意身體的狀況,必要時就休息,不要勉強自己。」他曾在比賽時拉傷腿,當時寧可放棄,也不願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他認為:「不管是幾歲,我們都應該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每天都需要刷牙、吃飯和睡覺一樣。因為保持身心健康,會帶來無價的回報和好處。」
接受特約工作 發揮職業專長
正因有健康的身心,林義發才能在退休後繼續工作。曾是節目編導的他,前年以特約形式繼續參與《焦點》國內外時事節目的策劃和攝製,繼續為工作效力。
「工作讓我能活動腦筋,促進思考能力和反應。」林義發說。「我在這行有39年的工作經驗,建立了許多的人脈,能繼續利用專長和經驗在職場發揮作用。反之,如果我體弱多病,要工作可能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照顧身心健康 持續貢獻社會
林義發曾多次參與馬拉松競跑,為慈善籌款。(圖/St Luke's Hospital提供)
保持身心健康不僅提高生活素質,更能為社區、國家做出貢獻。
林義發曾參與無數次的馬拉松競跑,至今已為不同慈善機構籌得超過200萬元的善款,受惠的組織和機構包括醫療基金、臨終護理中心。
2020年底,縱然疫情爆發,林義發依然為慈善機構在13天內跑了超過800公里籌款。他的挑戰也激勵許多公眾做出貢獻。
他表示:「可以進行自己喜歡的運動,又可以通過挑戰來吸引更多人一起貢獻慈善,我覺得一舉兩得,因此有團體和組織找我合作,我都樂於合作。」
「跑步還能讓我以這種形式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樣的生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幸福老齡化新計劃 鼓勵關愛、貢獻、聯繫
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是人口老齡化課題部長級委員會在2015年推出的計劃,以協助國人更活躍地邁入老年。
2017年,委員會也推出「活力樂齡SG」運動,以推行行動計劃,並鼓勵活躍樂齡。
為確保能繼續滿足當前和未來年長者的需求,協助他們迎接挑戰、掌握新機會,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更新版將注重三大要點:
關愛:通過預防性保健和活躍樂齡活動,協助年長人士採取主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素質。
貢獻:鼓勵年長人士學習、就業或參與志願工作,鼓勵他們繼續利用他們的專長和經驗,主動做出貢獻,保有堅韌性。
聯繫:通過數碼平台、具有「甘榜精神」的跨代支持網絡,和具包容性的設施,確保樂齡人士和家人與社區緊密聯繫。
想知道如何成為心境年輕、身心健康的樂齡,請瀏覽活躍樂齡網站:www.ifeelyoung.sg
【本文由活力樂齡SG呈獻】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