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民眾已經無法五人同台堂食一個多月了,若接下來疫情沒好轉,一家人外出分幾桌吃飯,在餐館內「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的情景,恐怕還要至少延續多一個月。
除了民眾,本地餐飲業也對9月27日至11月21日期間,只允許最多兩人堂食的收緊防疫措施感到失望和不爽。
財政部長黃循財上周六(10月23日)終於給出了確切的放寬堂食目標:一旦每周病例增長率低於1,而且醫院和加護病房的情況穩定,就有望放寬一些措施,如允許同住者最多五人一起堂食。
這個消息一釋出,大家頓時有了目標和盼頭。
然而,昨天又傳出:300名來自51個國家的代表將在11月16日至19日出席我國舉辦彭博創新經濟論壇,屆時他們將獲准在指定餐館內最多五人同台堂食。一起堂食的賓客也可包括非論壇代表。
這個新聞報道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即引來網民的謾罵聲,也團結了鍵盤俠們:有高喊不公平的,有人質疑政府在抗疫措施上持雙重標準,說一套做一套,也有人不滿外國人似乎總是能享有新加坡人還未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也有一些網民認為,國人為了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都很配合各自作出了犧牲遵守防疫措施,在這個時候舉辦如此大型的活動,合適嗎?
旅遊局和經濟發展局昨天已通過《海峽時報》作出說明:
- 所有代表都必須完成接種獲世界衛生組織緊急批准的冠病疫苗;
- 海外代表抵新後,需要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並在酒店房內等待結果,若結果呈陰,不用隔離;
- 論壇場地和指定餐館都會預先安排好,並只為論壇提供服務,以確保出席者在安全情況下進行商務交流;
- 非論壇代表如果到這些指定場地或餐館參與會議或堂食,必須進行活動前檢測,結果必須呈陰性;
- 論壇代表如果要到指定地點以外的場所和餐館,必須遵守我國現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最多兩人堂食;
- 這場論壇是旅遊局試行的一項會議、獎勵與會展(MICE)活動,目的是讓會展和商業論壇等活動以安全方式重啟;
- 彭博論壇代表若向當局申請了入境授權書(authorised letter of entry),無論旅行,可以從任何國家進入新加坡,並乘坐任何商業航班或私人飛機抵達;
- 代表們也可自由參加論壇以外的會議和參觀公司。
第15屆新加坡海事周在今年4月舉辦,當時也是以五人一桌的形式舉辦。(聯合早報)不過不少網民似乎還無法接受彭博論出席者可五人堂食的邏輯。聯合領導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貿工部長顏金勇今天下午立刻召開視訊記者會,再次作出解釋:
- 彭博論壇與會者實際上須遵守非常嚴格的措施,如每天進行活動前冠病檢測;
- 有可能會通過檢測發現個別病例。他們可能是境外輸入病例,或是在新加坡染病的,但我國醫療系統有能力應付;
- 在彭博論壇這類活動上,海外代表遠道而來,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地認識和會見多些人,拓展商業網絡。多數時候,吃飯不是重點,他們只想繼續同其他與會者交流和討論業務,不僅是一對一,而是一組人一起,主辦方因此需要為他們營造安全的環境;
- 彭博論壇與會者只有約300人、論壇也只有短短几天,與會者參加完論壇就回國。但如果放寬本地堂食限制,就不是幾百人,而是幾百萬人的事,措施也不只是實施幾天,而要一直維持下去;
- 顏金勇一再強調舉辦彭博論壇對我國的重要性。新加坡是商業和旅遊樞紐,與世界其他地區保持聯繫很重要,有助維持我國的樞紐地位,進而扶持我國經濟復甦,並為新加坡人創造好的就業機會。
其實,彭博論壇並不是我國目前首個允許五人同台吃飯的活動。
在目前的「穩定疫情階段」,婚宴人數的上限依然是250人,但他們最多只能五人一桌。除非出席者已完成接種疫苗、從冠病中康復,或年齡12歲及以下,否則一概必須接受活動前檢測。
即將在新加坡嘉佩樂酒店(Capella Singapore)舉辦的彭博論壇,防疫措施更加嚴格。即便與會者已接種疫苗,每天依然需進行一次快速抗原檢測。
婚宴可維持五人一桌。(海峽時報)首屆(2018年)彭博創新經濟論壇原計劃在北京舉行,然而當時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論壇當年挪到新加坡本地舉行。
2019年的論壇在北京舉行。去年則因疫情關係,改以線上方式舉辦。
今年彭博論壇又移師到新加坡,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領導人以及學者將齊聚一堂,討論影響全球經濟的問題。
怎樣,聽完顏金勇部長的解釋,你氣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