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抗疫之旅真的接近隧道盡頭,看到曙光了嗎?
今天一早翻閱《聯合早報》,冷不防一則新航全版廣告進入眼球。
「我們期待與您再次空中相見」
「屢獲世界殊榮,為您開啟更優質旅程」
久違的空姐形象,讓人耳目一新。雖然是戴上了口罩,我還是記得她們從前的如花笑容。
廣告中附帶了一個二維碼,掃進去把藏在雲端多時的新航應用摘了下來,看了一些好介紹,心情感覺舒暢不少。
單是這則廣告便已叫人恍如隔世,感覺空氣也新鮮許多。
「與冠病共存」這條路滿布荊棘,大型感染群此起彼落,過去三天出現九個冠病「黑區」。不少人非常在意黑區地圖,出門戰戰兢兢,深怕誤入黑區。
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分布不同角落的黑區,就效果上而言,也就是整個國家都淪陷,過分把注意力放在黑區的分布上沒有太大的意義,乾脆不出門好了。
不出門也同樣是「與冠病共存」,活在冠病病毒的陰影中,因為我們不能確保家裡的成員都不出門。
所以,完成接種疫苗,該打第三針的時候就去打,出門有標準型口罩護身,時刻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出門未必就是那麼要命的一回事。
新加坡向全世界擺明「與冠病共存」, 「共存」就有「共存」的做法,讓個人和企業、團體都知道該做什麼,外國人也知道新加坡的「共存」不是「無為而治」,而是一種「積極的共存」,我們開了大門,人家也才敢來。
現在所謂的VTL,即「接種疫苗者旅遊走廊」,讓各國在疫情中殺出一條生路,啟動國際上的人員來往,符合各國利益。誰的VTL更吸引人,就看這個國家給外來人做了什麼安全鋪墊。
約300名來自51個國家的代表若都能放心來新出席,對新加坡的「共存」模式是一大鼓舞。
新加坡明年還要辦更多的大型國際活動,如停辦了兩年的國際航空展,香格里拉會議等等。
現在各國在疫情還未消退的大環境中都必須發揮「共存」的精神,分享彼此的策略,互相支援,給彼此打氣。
馬來西亞已加緊開放邊境的步伐,吸引新加坡人是優先選項。
此外,馬國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長南茜蘇克里則透露,下個月外國遊客可以入境,首批入境遊客可能是新加坡人。
國際旅遊重新啟動肯定也會讓一些國家出現更多輸入型的病例,各國必須為此做好準備,重新開啟邊境之後若再關閉邊境,可能是更加痛苦的一件事。
國際開放邊境之後,各國都要適應另一輪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