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優質陪讀政策、相近的地理位置與濃厚的亞洲氣息的留學天堂新加坡,無疑是幫助中國學生快速適應由中式教育向西式教育過渡、更快地融入留學生活的首選。
新加坡政府學校培育的是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少數國際學生。所有公民必須接受的主流教育。此外,新加坡政府要求,小學階段,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新加坡的公民是不可以去國際學校上學的。
多數計劃留學的家長也會選擇在孩子小學階段,到新加坡留學。那麼新加坡小學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與國內小學有什麼區別?孩子能適應嗎?
圖源:https://www.nascans.com/after-school-care-options-for-primary-school-students/
一個新加坡小學生的學校日生活時刻表
7: 00 am :到達學校,學生們在大禮堂里一起閱讀。
7: 30 am :上午集會+課程開始:像國內的早會一樣全體師生共唱新加坡國歌,禮堂的大螢幕上播放中英文雙語的國歌歌詞。
10: 00 am :課間休息,半小時的吃點心休息時間
11: 00 am – 12: 00 pm: 午餐時間:學生在校園內的飲食區或食堂用餐
1: 30pm :放學,課程輔助活動:參與CCA
5: 00 pm :回家
6: 00 pm :晚餐+做作業
10: 30 pm :睡覺
圖片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v/V0Lga
學術生活
政府小學的上課模式是什麼樣的呢?新加坡政府中小學採取的是大英國協的GCE(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教育體系,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批判性思考。
小學階段會學習英語、母語、數學、美術、體育、德育、音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會加入科學。小學六年級結束,參加離校考試PSL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
課程體系是按照主課和副課進行分類,主課(英語、科學、數學、母語)是兩節課連上一個小時,副課(體育、音樂、美術等)30分鐘。
圖源:https://www.tutopiya.com/blog/sa1-guide/
學生在學校的一節課結束之後,需要到另一個教室去上下一節課。每節課之間,都有相關的教師帶領到下個教室去上課,與國內的固定教室上課非常不一樣。此外,學校每節課是30分鐘,一天下來學生要上十一節課。
課外活動
新加坡的課外輔助課程( Co-Curricular Activities,簡稱CCA)類似於國內的課外活動,但是其重要性卻遠遠大於課外活動或是社團。
CCA作為學生的課程之一,在新加坡政府中小學是非常重要的,放學後必須參加。
圖源:https://myreadingroom.online/en
這些課外輔助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一方面讓孩子培養不同興趣,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的畢業成績。
一般來說,每個孩子都可以參加一個 CCA 活動——或者根據他們的興趣選擇參加多個 CCA。但是,他們的班主任可能會根據學生的學術能力和他們管理不同CCA時間表的能力提出相應的建議。
圖源:https://telokkuraupri.moe.edu.sg/curriculum/co-curricular-activities-cca
未來發展
新加坡政府小學的課程作為劍橋「O/A」水準課程的基礎,畢業後需要參加「小學六年級離校畢業考試(即PSLE)」。學生需要以此成績,報考本地中學(Secondary School)。
O/A水準課程的最大升學優勢在於進入全球頂級名校,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TU),以及SMU,SUTD這些優秀的公立大學。
圖源:https://augstudy.com/eventbrite-event/nus-info-session/
根據新加坡教育部2017年的統計數據,政府學校如果按照小一入學100%計算,大概有34.2%最後進入了公立大學,另外46.9%進入新加坡理工學院等大專或者職業院校,剩下的18.9%的學生則出國就讀英美澳的名校或者進入本地私立大學。
了解完這些,那麼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如何進入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呢?
政府學校小學一年級,國際學生可以免考申請直接入讀,但是學校名額有限,一般不超過10%,競爭比較激烈,對年齡也有嚴格限制。
除小學一年級適齡學生外,國際學生都必須參加新加坡教育部舉辦的AEIS考試(AdmissionsExercisefor InternationalStudents)通過考試的學生可以進入新加坡政府中小學。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