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冠病疫情肆虐兩年後,夫妻終可再出國,花逾6000元跟團游歐洲11天,豈料妻子一下飛機就感不適,旅程第七天甚至陷入昏迷,最終不幸客死異鄉。
死者是馬卿箐(42歲,信託基金顧問),她於2月19日在德國法蘭克福病逝。
她和丈夫張壹詠(44歲)都在銀行上班,之前疫情期間沒法出國,後來疫情放緩一些,兩人去年10月向歐美假期旅行社訂購歐洲10日游配套,行程包括荷蘭、德國及法國,並在上個月12日出行。
馬卿箐生前喜愛畫畫,也留下不少作品。(受訪者提供)
張壹詠受訪時說,乘坐了12小時飛機抵達首站阿姆斯特丹,豈料太太剛下機就感不適,出現頭痛和喉嚨痛症狀。
「太太當天吃了止痛藥,隔天也做了ART結果呈陰,就覺得可能只是太久沒飛長途,身體才不適應。那時她病況輕微,我們照舊跟團出遊,去了幾處景點。」
行程第三天,感冒症狀已好轉的她,豈料下腹突然疼痛,導遊當時帶她到旅店的急救站,測量血壓後一切正常,醫療人員給她止痛藥,叮囑她之後若仍感疼痛需就醫。她吃了藥後感覺好一些,就繼續行程,乘車到德國。
腹痛查不出原因
抵達德國時,馬卿箐先後到兩城市的醫院檢查,但仍查不出原因,而且下腹越來越痛,最後在18日被送往法蘭克福醫院。
張壹詠說:「因疫情關係,我無法在醫院陪太太,她說醫生本來懷疑是膀胱感染,但婦科檢查報告正常,沒想她和我聯繫的兩小時後,就被轉入加護病房。我當時撥電問醫生,對方只說還需要檢查,但到了深夜都沒結果。」
馬卿箐與丈夫張壹詠的最後合照。(受訪者提供)
當時他決定隔天一早立即到醫院探訪,卻在凌晨3時許,當地警員上酒店敲門叫醒他,告知他太太陷入昏迷,情況危急,要他即刻去醫院。
「我到醫院後,太太一直處於彌留狀態,最終在19日早上8時48分離世。原本還好好的,為什麼會這樣?」
張壹詠難過說,太太生前在荷蘭及德國至少六度求醫,諮詢過酒店急救站、當地診所及各大醫院,甚至是航空公司的醫療部,不僅每次都查不出病因,相關機構也遲遲不安排她入院,導致她錯過黃金治療期。
另外,他指太太被送往法蘭克福醫院之前,曾買下17日的機票飛返新加坡,但沒想兩人在起飛前,卻因太太病況被拒絕出境,說須等到隔天機場醫生確認病況後才可上機。
「那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若我們能及時趕回來治療,結果可能不一樣。」
家屬在靈堂為馬卿箐辦畫展。
他透露,與太太在理工學院求學時期相識相戀,一起攜手走過26年歲月,兩人已結婚18年。
「我們因此決定將她的部分畫作展出,也將靈堂布置成她喜歡的樣子,放滿花卉和彩虹造型氣球的裝飾。她也是虔誠佛教徒,所以喪禮將以佛教儀式進行,相信她會很開心。」
此外,張壹詠申訴,妻子遺體逾10天後才被運回國,驗屍報告還須多等一兩個月,至今死因不明。
「太太星期六過世,當地警方要求驗屍,但星期日相關當局沒上班,到了周一才告知我們,要等一兩周後才能解剖,領取遺物也耽擱了很多天。我們聯繫新加坡駐德國大使館幫忙後,才順利在周二(1日)傍晚5時許,將太太的遺體運回國,真的很感謝使館幫忙。」
他指目前仍未取得太太的驗屍報告,當局指需等待一兩個月,不僅死因未明,保險理賠事宜也被耽誤。
「目前最重要的是幫太太辦好喪禮,其他的事就慢慢處理。」
張壹詠也提到,過去與太太周遊列國時大多為自由行,因這次是疫情期間出國,經考量後兩人決定跟團。
「導遊最後留我們在德國,帶隊前往法國,雖能理解行程不能因此被耽誤,但他若能派人來協助會更好,畢竟我們首次去德國,人生地不熟。」
歐美假期董事黃耀雄受訪說,導遊獲悉馬卿箐不適後,多次陪伴對方就醫,但為保障其他團員權益,導遊被迫繼續前行,事後也持續與當事人保持聯繫,豈料對方情況突然惡化,導致悲劇發生。
「我們對家屬深感同情,事後也將親自派團隊去弔唁,家屬若有其他需要,我們一定會儘可能幫忙。」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