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每天收聽音頻的習慣嗎?如何收聽才不會造成永久性內耳損傷

2022-03-04

長時間處於高音量環境,例如聽音樂時經常把聲量提到最高,可導致聽力漸進損失。究竟「高音量、大聲」的定義是什麼?本期《活得好》請黃廷方綜合醫院高級首席聽力學家兼聽力學主任李則宗博士以及黃廷方綜合醫院聽力學家李思婷解析。

李則宗博士:我曾在一所理工學院進行調查,發現近95.8%的學生每天都在他們的個人音響系統上收聽音頻。我另一個研究顯示,暴露在高音量的青少年有著少於其他青少年的耳聲發射(Otoacoustic emission)。這說明噪音能損害內耳毛細胞。長時間戴著耳機聽大聲的音樂,會大幅度提高噪音性聽力損失的風險。

(新明日報)

李思婷:聲音以分貝(decibels, dB)測量。我們建議每天的聲音暴露量限制在85分貝以下。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見活動的聲音級別:

計時錶:20分貝

正常會話:約60分貝

吸塵機、吹風筒:約70分貝

城市交通(車內):約80-85分貝

機車:95分貝

個人音響系統調到最高音量:約105-110分貝

鞭炮:約140-150分貝

耳內結構的損傷程度取決於兩個因素:音量和暴露時間。若提高音量,得減少聽音樂的時間,以此類推,能避免對內耳毛細胞造成永久性傷害。

內耳損傷是可以累積的,所以高音量造成的傷害一開始可能並不明顯,但長年累月的傷害會在多年後呈現為聽力損失。

環境或音樂的音量怎麼才算大聲呢?一般而言,當需要更靠近說話者,或提高聲量與他人交談,或者在活動結束後聽力模糊、出現耳鳴或耳朵疼痛的情況,音量算太大聲了。

文:新明日報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