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事情並未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所預料般進展順利。面對烏克蘭軍民的頑強抵抗,俄軍戰果有限,損失了不少兵力及裝備。
全球各國也對俄羅斯展開全方位制裁,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普京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與此同時,僑居烏克蘭的中國人則發現,中國政府對俄烏戰爭的態度,加上中國國內群眾吃瓜嘴炮的行徑,導致他們陷入了無比尷尬及兇險的局面。
中國外交部昨天(2日)的最新說法是,已有超過2500名中國公民從烏克蘭撤離。
但這樣的撤僑速度與其他國家相比,明顯慢了幾拍,遭遇的阻礙也更為艱巨,和北京當局一開始拍胸膛掛保證的自信有極大落差。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在俄羅斯進犯烏克蘭當天(24日)曾發出聲明,聲明中有一段話特別引人注目:當局建議在烏中國人「可在車身明顯處貼上中國國旗」。
這段話讓人聯想起主旋律電影《戰狼》近年來所掀起的民族主義風潮。中國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戶猶如打了雞血,「強大祖國是後盾」的評論不絕於耳。
但僅僅時隔一日,中國駐烏大使館就更換說法,要求僑居當地的中國人「不要隨意亮明身份及展示具有識別性的標識」。
在烏中國人此時發現,祖國非但沒有成為強大後盾,國內同胞的口無遮攔也給自己惹上大麻煩。
政治上,北京當局始終不願以「入侵」一詞譴責俄羅斯。中國在後者遭遇國際制裁後,加大力度進口俄羅斯小麥等彰顯中俄密切關係的事件,在烏克蘭輿論形成了「中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的印象。飽受戰爭之苦的烏克蘭民眾看在眼裡。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中國網民抱著吃瓜心態,對俄烏戰爭極盡地幸災樂禍與冷血嘲諷,更進一步激化烏克蘭人對中國人的反感。
相關言論包括:無視戰爭殘酷為俄軍叫好,以及把烏克蘭局勢類比為台灣,叫囂「收復台灣」等。
不過真正的導火線相信是「進口烏克蘭美女」論。一些中國網民在戰事爆發後,曾發布過「俄烏戰爭持久化,烏克蘭美女來中國」、「戰爭死了越多人越好,這樣我們就有烏克蘭老婆」、「進口烏克蘭美女」等等惡俗言論。
在烏克蘭部分地區,有中國留學生被當街潑水、有人被言語威脅,甚至有在烏中國人自述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被當地人開槍射擊。
更有甚者,有些當地中國人為了自保而假裝自己是日本人。
對此,在烏中國人痛批中國網民的言論泯滅人性,害慘了同胞。
「你們就這麼缺老婆嗎?你們連人都不是了,戰爭死這麼多人,你們卻說死得好,可以有烏克蘭老婆。」
「鍵盤俠留點口德,給我們點生存機會。」
中國微博平台以「惡俗調侃、宣揚對立意味的不恰當、不友善言論」為由,對相關言論進行處置。
面對國際輿論幾乎一面倒譴責俄羅斯侵略行為、中國立場面對越來越多批評的形勢下,中國官媒對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地報道也開始轉為中立。
網絡審查機制試圖給中俄友好的相關話題降溫。例如,日前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稱「俄羅斯在世界上還有朋友,特別是中國」的相關消息,被發現很快從中國社交平台上消失。
駐烏使館對僑民的建議也從一開始高掛國旗保平安的張揚,變成了收起國旗、隱姓埋名的低調、低調、再低調。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今天又爆出了北京老早就得知普京侵略計劃的重磅新聞。
據《紐約時報》和《南華早報》報道,有西方情報指出,俄羅斯的資深官員在2月4日就告知了北京當局他們的入侵計劃,而中國官員當時要求俄羅斯避免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前展開行動。
北京冬奧會最終在2月20日閉幕,俄羅斯則在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了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
若相關消息進一步在烏克蘭掀起波瀾,難保不會加劇在烏中國人進退維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