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反覆復兩年多
新加坡夫妻終於可以出國
花逾6000新幣跟團游歐洲11天
一下飛機就感不適
第七天甚至陷入昏迷
最終不幸在德國病逝
至今死因不明
死者是馬卿箐(42歲,信託基金顧問),她是2月19日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病逝。
她和丈夫張壹詠(44歲)都在銀行上班,之前疫情期間沒法出國,後來疫情放緩一些,兩人去年10月向歐美假期旅行社訂購歐洲10日游配套,花費逾6000新元(約1萬8000餘令吉),行程包括荷蘭、德國及法國,上月12日出行。
張壹詠受訪說時透露,一行人乘坐了12小時飛機抵達首站的阿姆斯特丹,豈料太太剛下機就感不適,出現頭痛和喉嚨痛症狀。
“太太當天吃了止痛藥,隔天也做了ART結果成陰,就覺得可能只是太久沒飛長途,身體才不適應。那時她病況輕微,我們照舊跟團出遊,去了幾處景點。”
他說,行程第三天,太太的感冒症狀已好轉,豈料下腹突然疼痛,導遊當時帶她到旅店的急救站,測量血壓後一切正常,醫療人員給她止痛藥,叮囑她之後若仍感疼痛需就醫。
“她吃了藥後感覺好一些,就繼續行程,乘車到德國。”
抵達德國時,馬卿箐先後到兩城市的醫院檢查,但仍查不出原因,而且下腹越來越痛,上月18日被送往法蘭克福醫院。
張壹詠說,因疫情關係,他無法在醫院陪太太。
“她說醫生本來懷疑是膀胱感染,但婦科檢查報告正常,沒想她和我聯繫的兩小時後,就被轉入加護病房.我當時撥電問醫生,對方只說還需要檢查,但到了深夜都沒結果。”
張壹詠決定隔天一早立即到醫院探訪,不料凌晨3時許,當地警員上酒店敲門叫醒他,告知他太太陷入昏迷,情況危急,要他即刻去醫院。
“我到醫院後,太太一直處於彌留狀態,最終在上月19日,上午8時48分離世。原本還好好的,為什麼會這樣?”
張壹詠難過表示,太太生前在荷蘭及德國至少六度求醫,諮詢過酒店急救站、當地診所及各大醫院,甚至是航空公司的醫療部,不僅每次都查不出病因,相關機構也遲遲不安排她入院,導致她錯過黃金治療期。
他說,太太被送往法蘭克福醫院之前,曾買下上月17日的機票飛返新加坡,但沒到想兩人在起飛前,卻因太太病況被拒絕出境,說須等到隔天機場醫生確認病況後才可上機。
“那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若我們能及時趕回來治療,結果可能不一樣。”
張壹詠申訴,妻子遺體逾10天後才被運回國,驗屍報告還須多等一兩個月,至今死因不明。
“太太周六過世,當地警方要求驗屍,但周日相關當局沒上班,到了周一才告知我們,要等一兩周後才能解剖,領取遺物也耽擱了很多天。我們聯繫新加坡駐德國大使館幫忙後,才順利在本月1日,傍晚5時許,將太太的遺體運回新加坡,真的很感謝使館幫忙。”
他說,目前仍未取得太太的驗屍報告,當局表示需等待一兩個月,不僅死因未明,保險理賠事宜也被耽誤。
“實在太慢,太離譜了!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幫太太辦好喪禮,,其他的事就慢慢處理。”
死者馬卿箐停柩於後港52街第697A座的綜合亭,本月5日,下午1時20分出殯至萬禮火化。
張壹詠透露,他與太太在理工學院求學時期相識相戀,一起攜手走過26年歲月,兩人已結婚18年。
他表示,太太生前個性開朗,極具創意,喜歡畫畫、旅遊、閱讀、烹飪等。
“我們因此決定將她的部分畫作展出,也將靈堂布置成她喜歡的樣子,放滿花卉和彩虹造型氣球的裝飾。她是虔誠佛教徒,喪禮將以佛教儀式進行,相信她會很開心。”
另外,張壹詠透露,疫情期間出國,兩夫妻選擇跟團出行,好有個照應,沒想最後卻落單。
“過去與太太周遊列國時大多為自由行,因這次是疫情期間出國,經考量後決定跟團。導遊最後留我們在德國,帶隊前往法國,雖能理解行程不能因此被耽誤,但他若能派人來協助會更好,畢竟我們首次去德國,人生地不熟。”
歐美假期董事黃耀雄受訪說,導遊獲悉馬卿箐不適後,多次陪伴對方就醫,但為保障其他團員權益,導遊被迫繼續前行,事後也持續與當事人保持聯繫,豈料對方情況突然惡化,導致悲劇發生。
“我們對家屬深感同情,事後也將親自派團隊去弔唁。家屬若有其他需要,我們一定會儘可能幫忙。”
資料參考 /聯合早報,8視界,網絡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我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