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出炉,新加坡连续16年蝉联第一

2022-03-05     缘分     54521

2022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出炉,新加坡连续16年蝉联第一

3月1日,全球外派人力资源顾问机构ECA International发布了最新版的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

ECA的排行榜称得上是业内权威。每年11月进行调查,评估对象包括全球超过490个地区,评估的主要考量标准包括:气候、医疗服务、住房及公用事业、自然现象、隔离程度、社交网络与娱乐设施、基础建设、个人安全、政治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等。

今年的最宜居城市前10排名如下:

第一名:新加坡

第二名:惠灵顿,新西兰

第三名:大阪,日本

第四名:东京,日本

第五名:哥本哈根,丹麦

第六名:名古屋,日本

第七名:伯恩,瑞士

第八名:横滨,日本

第九名:爱因河芬,荷兰

第十名:斯塔万格,挪威

算上今年,是新加坡连续第16年蝉联全球最宜居城市。

很明显,2022年的最宜居排行榜基本没几个亚太地区城市,上榜的也就只有新加坡、新西兰、日本。

之前曾出现过的中国香港、澳门、内地城市等,这次都没入围前10,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边境限制因素。

而新加坡,今年虽然仍保持在第一名。

但实际上整体宜居程度的评分也在下跌,因为新加坡疫情下的开放程度还没有达到欧洲水平。

根据评分,新加坡比较出挑的地方包括国际学校教育、基础建设以及住房方面。

因为上述分数较高,所以新加坡还能稳坐第一。

ECA International 的亚洲总监 Lee Quane对新加坡评价如下:

“由于非常严格的封锁措施和日益严格的互联网审查,新加坡的宜居性得分有所下降。

意味着新加坡与第二和第三名城市之间的差距自去年以来已经缩小。

但由于在国际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和住房等其他领域的优异成绩,新加坡仍位居榜首。”

当然,要说到国际学校教育,那最为抢眼的成绩,就是它跑赢全球的基础教育了!

跑赢全球的基础教育,

有何过人之处?

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的全球基础教育排名中,新加坡排名世界第一,将欧美在内的教育强国统统甩在了身后!

那相较于其他国家,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又有何过人之处呢?

新加坡现行的教育模式,起源于1980年代。

当时新加坡教改,一批老师代表国家教育部,考察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学校后,决定用西方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结合亚洲的习题训练和培训效率,创造了“新加坡教育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说吸取了东西方所长。既有应试教育来捶打基础知识,也有西方教育体制的灵活与弹性。

而另一方面,新加坡奉行人才立国战略,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教育体系,其中最大的特色在于分流制度。

分流制的核心理念就是“因材施教”,即通过三次分流考试,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孩子分为不同的班级,学习难度不同的知识,以此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另外,跟英美国家中小学类似,新加坡中小学教学更重视体验式学习、探索性学习。

新加坡中小学生上的是半日制课程,在剩下的半天中,他们会参加各式各样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比如设计与工艺、美术与劳作、公民及道德教育、体育与音乐等,几乎每所学校的课外活动都有几十种之多。

还有一点最关键的就是:通往世界顶尖大学的直通车!

特别是每年牛剑放榜时,来自新加坡的申请学生,刷爆了英国牛剑录取率!

以全球顶尖的名校牛津大学公布的《牛津大学年度录取数据报告》可知,2018-2020的三年里,大陆地区的总申请人数为4,900人,获得最终录取425人;中国香港的总申请人数为1,345人,获得最终录取 152人。

2022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出炉,新加坡连续16年蝉联第一

不过,虽然中国大陆是牛津申请人数最多、录取人数最多的留学生来源地,但它的3年平均录取率只有8.67%,实际上是远远低于新加坡的12.3%!

这也是新加坡的教育为何屡屡被评为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教育的原因。

那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想要进入新加坡中小学入读,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又该如何准备呢?

新加坡中小学留学

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01 小学一年级

对于想进入新加坡小学一年的孩子来说,入学基本没有条件。

年龄超过6岁低于7岁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入学不需要参加由政府举办的国际学生AEIS考试,没有英文要求,孩子入读小一之后,同新加坡学生一起接受英式教育。

02 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

新加坡的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五年级,国际学生可以入读。这个阶段适合年龄大于7岁小于12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就需要通过AEIS考试,然后由政府安就近原则安排入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年龄较小,新加坡政府会允许妈妈、奶奶或外婆陪读。

6—9岁年龄段的学生通常在国内进行30—50天的基本英文训练,赴新后几乎都能顺利通过入学的三门考试(英文、数学及华文)入学读书。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