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抗疫疲勞了嗎?聽聽古人們如何「治未病」,增抵抗,防瘟疫

2022-03-05

冠病疫情發生至今已兩年多,許多人已開始出現抗疫疲勞。慶德堂新郵中心和獅城大廈分店的張宇飛醫師向《新明日報》《活得好》讀者撰文分享個故事,表示疫情自古有之,況且以前的醫療水平遠不如現代,藉此故事呼籲大家彆氣餒,儘量保持情緒樂觀穩定。

人類歷史上有多次抗擊瘟疫的故事;有史料記載的,可追溯到上古時期。

(檔案照)

甲骨文中提到的「蟲、蠱、瘧疾」等字樣;中國先秦古籍《山海經》里提到了「癘」等,都是指「瘟疫」。

中醫傳統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關於治未病抵抗瘟疫,歷史上還有一段經典案例。

東漢末年,瘟疫橫行。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退休時,正趕上那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紛飛。

在白河邊上,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因為寒冷,耳朵都凍爛了,心裡很難受。

他研製出一個可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祛寒嬌耳湯其實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里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然後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

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兩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直到今天華人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就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抗疫救助民眾的事跡。由此可見,從中醫「治未病」的理論看,首先要做好預防,增強抵抗力。

文:張宇飛醫師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解碼新加坡COMPASS機制:企業員工多元化如何被評估?
  • 🇸🇬🇲🇾 越堤族:住在新加坡的開銷壓力真的比住在新山少‼️獅城衣食住行比JB省錢‼️
  • ​直通新加坡!柔新特區基建狂飆,中企如何搶占先機?(二)
  • 🇸🇬 新加坡大選投票Q&A一次搞清楚!幾點去投票、老人家可以優先投票嗎、哪些事情不能在投票的時做,一文看懂🔍
  • 跨國公司撤離+選邊站」雙重衝擊!黃循財總理:行動黨絕不拿人民未來"賭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