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私宅外國買家中,中國大陸仍是第一多

2022-03-05

私宅報告

2月16日,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發布2022年1月私宅報告。

報告指出,無論是2021年第四季,還是2021年全年,中國大陸買家都是新加坡私宅外國買家的最大群體

據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2022年1月私宅報告,新加坡私宅市場在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來一路表現堅挺,2021年第四季度繼續上揚,這已經是新加坡私宅價格連續第七個季度上漲,從而帶動2021年全年私宅價格上揚10.6%(新加坡2021年私宅價漲幅,11年來最高!!!)。

其中有地住宅漲勢顯著,上揚幅度高達13.3%;非有地住宅2021年漲價9.8%。

就2021年第四季度而言,非有地住宅價格,季度對季度增加5.3%,而有地住宅只上揚了3.9%。

新加坡各類非有地私宅的價格,2021年第四季度均有所增加或轉跌為升。

其中,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的價格漲幅最大,去年第四季上揚6.7%;

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的價格上升5.7%,扭轉第三季下跌0.1%;

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價格上漲2.7%,扭轉上一季下跌0.5%。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已經是連續第二年,即在疫情中的表現一直好過其他類私宅。

戴玉祥產業諮詢表示,其主要原因是買家還是喜歡市中心邊緣的地點,而且價格也相對負擔得起。

新加坡的私宅,若以尺寸大小,分為五類:

500平方英尺以下

500-700平方英尺

700-1000平方英尺

1000-1500平方英尺

1500英尺及以上

如下圖可以看出,儘管2021年第三季度,「500平方英尺以下」私宅,每平方英尺中位數價格,降至「500-700平方英尺」的中位數尺價以下,但到了第四季,「500平方英尺以下」私宅的尺價中位數激增11.2%。

第四季,各戶型私宅價格都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1000-1500平方英尺」私宅的中位數尺價漲幅最小,季對季僅增加1.6%。

資料來源/市區重建局及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

新加坡私宅整體交易量,2021年第三季為9083個單位,到了第四季,猛跌12.7%,只有7925個單位。

究其原因,包括政府推出的新一輪降溫措施、國家之間旅遊走廊的開通促使一些新加坡家庭出國,以及價格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2021年第四季,新私宅銷量仍然比新開盤的私宅單位數量多。

核心中央區(CCR)和其他中央區(RCR)的新私宅銷量,均大增三成多,分別為32%和35%。

儘管其他中央區(RCR)新開盤的單位數量激增至之前的三倍,銷量仍然超過新開盤數量。

中央區以外(OCR)儘管新開盤的私宅單位數量銳減75%,然而銷量仍然是開盤數量的近3倍。

以私宅尺寸來看,「700-1000平方英尺」的私宅交易量在在2021年第四季度仍然最高,只不過從前一季的39.4%,略微跌到37%。

交易量同樣呈下滑趨勢的包括「1000-1500平方英尺」私宅,占比從27.8%降到25%。「500-700」平方英尺的私宅銷量也微跌。

與此相反,「500平方英尺以下」私宅以及「1500及以上平方英尺」私宅的交易量均有所上升。

資料來源/市區重建局

儘管面積小的私宅交易量上升,但是市值100萬新幣以下的私宅單位,在總交易量中的比例,從2021年第三季的9.0%下降到4.9%,市值「100萬到150萬新幣」的私宅交易量,也下降了八個百分點,到28.4%。

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在報告中指出,這很可能是因為較小面積的私宅,每平方英尺的尺價大幅增加,從而使私宅單位的售價增加。

與此相反,售價在200萬以上的私宅單位交易量,增加了13%,第四季占比37.4%。

與新冠疫情2020年第一季剛爆發時相比,200萬以上私宅的交易量在總交易量中的占比,已經增加了兩倍,達到37.4%。

究其原因,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認為,這與新加坡房產價格上升,買家更喜歡較大面積的單位相關。

資料來源/市區重建局

與2021年第四季私宅銷量跌勢相同,非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外籍買家購買的私宅數量,由第三季的266個單位,微跌至第四季的257個單位;

不過,在總銷量中的占比,由第三季的3.4%,升至第四季的4.3%。

外籍買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在總銷量中的占比,由2021年第三季的2.8%,增至第四季的4.1%。

外籍買家對核心中央區(CCR)和中央區以外(OCR)的需求保持穩定,分別占2021年第四季新加坡私宅總銷量的10.5%和1.7%。

資料來源/市區重建局

無論是2021年第四季,還是2021年全年,中國大陸買家都占海外買家的絕大部分。

在2021年第四季,中國大陸買家和美國買家在核心中央區(CCR)的交易量,占外籍買家的前兩位,共占總交易量的約三分之一。印尼買家排名第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在中央區以外,印尼買家取代美國,成為緊隨中國買家之後,排名第三的外籍買家群體。

在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2021年第四季的買家群體更多樣化。

前五位外國買家群體在總交易量中的占比,從2021年第三季的45%暴跌至第四季的20%。

戴玉祥產業諮詢公司在報告中指出,箇中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其他中央區開盤的私宅單位在第四季大增至原來的三倍,加上國家之間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劃擴大到更多計劃後,其他國家的外籍買家也來獅城購房。

展望未來,戴玉祥產業研究和諮詢總監藍振文認為,鑒於2022年新加坡經濟要在高基數上取得增長,加上最新一輪降溫措施帶來的影響,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購屋者,都會更加謹慎。

不過,由於未售出的私宅數量較少,開發商料仍將保有定價權。

「買家仍將喜歡較大面積的單位,不過財力限制意味著一些較小面積的私宅單位,在市場仍有立足之地。」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1500萬新幣?新加坡這個區的公寓接連賣出天價!憑什麼?
  • 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房地產對比出爐
  • 星展預測:新加坡房價或0增長,買家是機會還是陷阱?
  • 新加坡知名網紅93萬新幣的HDB到底長啥樣?
  • 1500萬新幣?新加坡這個區的公寓接連賣出天價!憑什麼?
  • 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房地產對比出爐
  • 星展預測:新加坡房價或0增長,買家是機會還是陷阱?
  • 新加坡知名網紅93萬新幣的HDB到底長啥樣?
  • Bloomsbury Residences 公認的緯一高新科技與媒體圈的優越地理位置和圈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