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在2018年全國大選拿下36個州議席,其中民主行動黨贏下14席、國家誠信黨奪九席、人民公正黨五席,已經退出聯盟的土著團結黨八席。隨後還有三名巫統議員跳槽土團黨,讓當時希盟以39席組成強大州政府。
選票被分散希盟影響最大 但經過一系列政治鬥爭後,希盟再次成為反對黨。受訪時評員認為,儘管更多政黨參選對所有聯盟都有影響,但希盟最受衝擊。
時評員許國偉說:「鬥士黨和國盟的土團黨會分散希盟上屆獲得的馬來票,來自沙巴的民興黨會分散希盟的非馬來票。」
此外,年輕人的選票也已不再是希盟的囊中物,他們是否有很高的投票意願也不明朗。許國偉說:「希盟這次找來MUDA(馬國民主聯合陣線)合作,但是國陣國盟也打年輕牌,選民有更多的選擇。MUDA在馬來社群也沒有這麼受選民歡迎。據我觀察,中生代比較看好MUDA,但年輕人看好MUDA的程度反而沒有這麼高。」
希盟可能喪失邊緣議席 另一名時評員藍中華也認為,儘管希盟的基本盤依然存在,但不可能和之前這樣大勝,很有可能喪失一些邊緣議席。
他說:「分散選票對希盟的影響多過國陣,因為他們針對的選民市場重疊。國陣的市場非常傳統和單一,以馬來人為主。一些人很不滿國陣的話可能會投土團,不大可能投給希盟。」
兩名分析員也認為,和上屆全國大選不同,這次可以發揮的課題比較少,以民生經濟為主,目前也沒有明顯的風向或反風。
反風不再則回歸基本盤 藍中華說,如果沒有反風,就要回歸基本盤,而柔佛州又是巫統的大本營,基本盤非常穩。
「上屆是因為納吉貪污課題讓許多人無法接受,國陣才敗選,但這次這個議題不存在。前幾天土團黨豐盛港的區部主席宣布回歸巫統,這是其中一個風向標,他們為了要生存而跳槽。」
圖: 路透社
許國偉也說,本屆選舉應該無法複製上屆的高投票率,郵寄選票數量不多,遊子也可能無法回來投票,這將直接衝擊希盟的選情。
他認為,希盟在候選人的素質和表現、非馬來區的支持率和政治明星數量多這幾點上,還是比國陣和國盟占優勢,但是否能轉換成選票還有待觀察,且國陣也推選了很多年輕專業的候選人。
選民從更多方面衡量政黨 過去四年來馬來西亞政治風波不斷,三大陣營輪流執政中央,也讓選民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課題來衡量政黨。
許國偉說,希盟執政22個月期間課題比較多,這將是選民審核的成績單,而國陣和國盟的課題主要都是疫情和經濟為主。這次選舉的主軸依然還是地方經濟課題,而不是過去種族、宗教等很能挑動情緒的課題。
「選民也發現沒有100分的政府,也沒有0分的政府,因為過去在野黨批執政黨執政0分,但現在沒有政黨可以這麼說了,因為大家都先後當過執政黨,選民也不再買單了。」
更多相關消息,請點擊《馬國柔佛州選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