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养老制度与观念大对比

2022-03-08     缘分     25166

中新养老制度与观念大对比

新加坡人口老龄化指数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韩国。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对国外劳工日益收紧的限制政策,使得新加坡老年人在劳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从2022年7月起,新加坡法定退休年龄和雇佣年龄顶限将分别上调到63岁和68岁。

中新养老制度与观念大对比

图片来源于联合早报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新加坡和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天小编就从人口结构养老政策、和养老观念这三个方面来比较新加坡与中国养老制度的区别~

01 老年人口结构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小国,大约有600万人口,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大约90万人,占总人口的15%。

中新养老制度与观念大对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亿,占总人口的13%。预计在2050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7.9%。且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

中新养老制度与观念大对比

图片来源于新京报

02 养老政策

确定分配型

新加坡的养老政策主要体现为中央公积金(CPF)。它是一种确定分配型的手段,即每个职工拥有一个账户,职工和公司按一定比例每月往账户充值,账户里面的钱是透明可见的且可以购买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等职工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就可以将账户里面的钱逐步取出并用于自己的退休生活。由于养老金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理财,同时风险也是由个人承担的。因此,新加坡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个人理财知识并且要早早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

中新养老制度与观念大对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资金筹集的方法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社会负担,强化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责任与相互协作关系;另一方面,强制储蓄型的基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控制高消费。新加坡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依靠CPF制度来尽可能地完善和保障国人的养老生活。

CPF实际应用的案例

如果你想要在65岁退休之后每个月拿到SGD2,000的养老金,那么根据新加坡CPF Life Standard的标准,你需要在65岁时在CPF的退休账户(RA)存够SGD 370,000。

RA中的资金以6%的年化利率计息,假设每年的通胀利率为2.5%,如果你从25岁开始工作,那么你需要在25岁至65岁的40年间,每个月为自己缴纳SGD450养老金。

中新养老制度与观念大对比

图片来源于CPF官网

确定收益型

中国的养老政策主要体现为五险一金。它是一种确定收益型的手段,即每个在国企或私企工作的职工,退休后会根据工龄、绩效、职位等来确定每个月的养老金额度。职工不需要对缴纳的养老金进行任何个人理财的操作,政府将统一调配人民缴纳的养老金。在这种情况下,国人对养老不需要有太多个人的规划,因此个人的理财知识与意识相对薄弱。中国的养老体系有三大支柱:

01 基本养老保险

又名社保,我国社保目前存量资产为7.4万亿,在养老储备金中约占比70%。

02 企业和职业养老金

一些企业为员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以年金为代表,目前存量资产为2.4万亿,在养老储备金中约占比30%。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不到6%的城镇就业人员拥有企业/职业年金。

03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另外两个支柱的重要补充,但它在我国的养老储备金中仅占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新养老制度与观念大对比

图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

03 养老观念

自主养老

“政府不养老,企业不养老”是新加坡政府对养老的观念。新加坡在建国初期建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基本宗旨是为退休雇员或提前非自愿脱离劳动力的雇员设立一项强制性储蓄计划。同时,多数新加坡人并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这意味着新加坡人必须“自力更生”,政府和企业不会为人民的退休生活直接负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