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欺騙政府千萬元津貼的主謀商人,被判坐牢九年及四個月。
被告林哲湖(38歲,Lim Chit Foo)欺騙國內稅務局(IRAS)約1184萬元的生產力與創新優惠津貼(PIC)。
其中,被告單獨騙取的款項約500萬元,其餘的600多萬元是被告與兩名同謀王嬌(39歲)和李丹(38歲)共謀騙取的。超過114萬元贓款進入被告自己的口袋。
被告今年1月承認其中20項欺騙罪名,餘項交由法官下判時一併考慮。他原本共面對442項控狀,不過控方昨天(3月7日)申請撤銷其中七項。
警方發出文告說,共有40人因涉及這系列欺騙案被控。其中有30名掛名董事因未履行職務,被判罰款4000元至9000元。另外有七名掛名董事,以及王嬌和李丹的案件待審。
案情顯示,在PIC計劃下,聘請至少三名本地員工且在本地營業的公司,若購買科技和自動化器材,每年可向當局申請優惠津貼抵消部分花費。
被告於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間行騙。他先設立六家假裝售賣科技產品和軟體的空殼公司,隨後再設立200多家空殼公司,並謊報這些公司向六家科技公司購買軟體,上報當局申請津貼。
被告聘請多人當掛名董事,並讓他們交出Singpass資料,然後使用這些資料申請津貼。
控方指這是本地涉及金額最高的欺騙政府津貼案之一,這打擊了公眾對公共行政的信任,刑罰必須起阻嚇作用。
控方也指被告是計劃的幕後主謀,他不僅說服其他同謀加入,還指示他人聘請100多名掛名董事,形成大規模的詐騙團伙。
為了隱藏足跡,被告確認空殼公司董事名單內從不出現他的名字,他也在得知當局展開調查後,嘗試偽造資料維持假象。控方指他頻頻躲避當局的審查,促請法官嚴懲。
代表律師稱被告從事建築生意,事發時公司遇經濟困難,為了拯救生意以及保住員工的飯碗才決定行騙。
被告與家人的私人公寓、股票以及各種款項目前被當局凍結,代表律師指這算是償還部分損失。控方反駁,被告並沒有自願交出這些資產,況且這些資產遠遠不及稅務局的千萬元損失。
這起規模甚大的案件分階段進行。被告之前先就妨礙司法的控狀進行審訊,當時被判罪成,坐牢40個月。
被告完成服刑後,因為還有大量控狀纏身,法官下令他繼續還押面審。這次的刑期將從2019年1月31日,即完成之前刑期的那天算起。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