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屆州選中,希盟成員黨的民主行動黨成功奪下14個議席,然而在本屆大選中,受到在野黨分裂、另一執政國民聯盟夾攻,及東馬政黨東渡,令該黨面對嚴峻挑戰。
馬華或能贏得至少五議席 根據《亞視新聞東南亞》所獲得的內部消息,國陣成員黨馬華預料可以收復失地,包括在柔佛中部及北部都將有斬獲。其中,馬華內部消息流傳,認為能夠至少拿下北干那那、永平、柔佛再也、利民達及彼咯等5個議席。
此外,由民主行動黨柔佛主席劉鎮東上陣捍衛的柏伶州議席也形式不妙,出動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及黨元老林吉祥站台催票。過去,遊子選票是在野黨的重要票源,然而在最新公布的資訊中,選委會指目前新加坡的郵寄選票只有7000張。
同時,也有消息傳出非法賭博集團發出賭盤,其中永平及柔佛再也州席馬華勝選形式看漲,甚至出現讓票,令馬青柔州分團秘書曾偉傑,不得不發表聲明譴責賭博風氣。民主行動黨原任士姑來州議員陳泓賓也只是接獲出現賭盤的消息,並呼籲民眾拒絕賭博文化,一同捍衛民主機制,遴選心目中的州政府。
學者:希盟流失華巫選票 《星報》報道,馬來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哈米丁(Hamidin Abdul Hamid)認為,希盟已經流失支持。
他以馬六甲州選為例,以投票率計算,相比2018年大選,希盟只獲得28%的馬來票,及40%的華人票。
他指出,兩大原因致使希盟流失選票,其中包括馬來反對票部分回流國陣,而大部分流向新成立的國民聯盟。
「對部分馬來選民來說,人民公正黨及國家誠信黨無法取代土著團結黨的代表性。」
哈米丁表示,再來就是希盟流失中產階級華人票,尤其是商人,他們在希盟治下有不好的經驗,引起即便知道有「惡魔」,但還是回歸過去的模式。
政治上無鐵票一說 塔斯馬尼亞大學政治學者詹運豪則直言,政治上朝野雙方都沒有所謂的「鐵票」,而希盟在本屆州選表現差強人意,有幾個因素。
「最明顯的是不團結,希盟連使用共同標誌都無法達成共識。而希盟無法兌現第14屆大選的競選宣言,成為了他們的包袱。」
希盟需填補土團黨真空 哈米丁認為,不管喜歡與否,希盟需要一個以馬來人為主的政黨,以「代表全民」,進而吸引保守選票。
「雖然民統黨(MUDA ) 成功推動降低投票年齡,然而該黨無法在鄉去獲得支持,這部分的真空,需要國土鬥士黨或土著團結黨來填補。」
「希盟必須正視流失馬來選票的問題,而填補這個真空的方式,除了土著團結黨或國土鬥士黨,可能還必須如今被視為攪局的民族復興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