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7日,俄羅斯這份「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終於揭曉,在名單上領先的國家不出所料是美國、加拿大和一些歐盟成員國,如英國、法國、德國等等。美國的鐵桿兄弟澳大利亞,當然少不了。與美國友好的小國紐西蘭以及幾個亞洲國家和地區,日本、韓國、台灣榜上有名不奇怪。
在東協國家中,譴責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最嚴厲的新加坡,也果然在這份名單上,這並不教人意外。但這消息仍像是一顆震撼彈,不少國人第一時間轉發相告。
上了俄羅斯這份黑名單意味著什麼?有人疑慮,有人對政府不爽。
根據俄羅斯官方初步講法,俄企業要跟名單上的國家有何生意來往都須要得到官方的批准。這似乎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為被俄反制裁的國家本來就對俄採取不同程度的制裁行動,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經貿關係肯定受影響。
美歐國家帶頭的經濟制裁,最狠的一招是把部分俄羅斯銀行踢出全球的金融銀行交易體系(SWIFT),斷了俄羅斯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生命線。
迫使俄羅斯企業無路可走,對西方國家來說,這也存在很高的經濟和政治風險。兔子被人逼急了也會咬人,何況是一隻北極熊。
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遠遠落後於西方,其國內生產總值還比不上一個廣東省,但瘦死的駱駝比馬肥,它多年庫存的核子武器便是它的實力。
北約國家目前為止還沒有這個膽量派出軍機到烏克蘭上空執行禁飛令,打下俄羅斯的軍機,等於正面交戰,跟直接派軍支援烏克蘭沒有兩樣。
經濟制裁是一種非軍事的圍堵,短期內是一記殺手鐧,但時間一長,把俄羅斯逼瘋了,每個人最害怕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噩夢就會成真。
新加坡跟俄羅斯經貿關係並不密切,制裁幾家俄羅斯銀行和禁止對俄出口能被用在烏克蘭戰場上的物資,最大的作用僅在於表態而已。
新加坡宣布的對俄制裁行動,刻意避免說是響應美、歐的號召,而是表達對「強權即是公理」的不滿,希望聯合國憲章得到所有國家的尊重,也不忘說明新、俄兩國關係一向友好。
新加坡「制裁」俄羅斯的姿態還是有點含蓄,但卻特別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新加坡是東協國家中的唯一。
從網上的民意來看,不少國人對新加坡加入制裁行列,不以為然。俄羅斯的不友好名單一出,批評政府的聲量更大,有的怪政府「大嘴巴」,跟著美國的屁股後面,說大國相爭不選邊站,卻又選邊站。
部分國人在國家利益攸關的問題上意見分歧,這顯然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政治領導層接下來想必又得費一番唇舌,教育國人面對大是大非必須站穩立場,維護我們作為小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