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秀在上周五(4日)的《聯合早報》專欄「我不懂」中寫道:「周末跟朋友吃飯,他們聊到烏克蘭和俄羅斯的事,我坦言自己沒跟進新聞。」
「好像有聽說烏克蘭在打仗,但沒有關注具體原因。在這個信息爆發的時代,我竟然還能與世隔絕。」
白薇秀說自己平時比較關注兒童教育心理學課題,因此烏俄戰事剛爆發時這則新聞沒有即時出現在她的面簿。(網際網路)
有讀者在《聯合早報》「觀眾大聲說」熱線欄目留言指「白微秀作為一個知名藝人也是大學畢業生,她說對烏俄戰事不懂,太令人失望」,也有讀者說:「我們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時事漠不關心,甚至沒了憐憫之心和戒備心。」
針對讀者的批評,白薇秀告訴《聯合早報》,這篇專欄的用意不是她是否有關注烏俄戰事,而是要提醒自己和大家,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刷屏的習慣會影響我們接收到的信息,而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懂,但其實我們不懂。
大數據計算法讓信息變得片面
白薇秀說:「朋友聊到烏俄戰事是剛剛爆發的時候,我平時沒太關注國際和政治新聞,比較關注兒童教育心理學課題,而大數據的計算法會根據我們刷屏的習慣,推薦我們感興趣的連結和關注的新聞,所以烏俄戰事剛爆發時,這則國際新聞沒有即時出現在我的面子書。
「但這不代表我不關心世界大事,只是我平時的瀏覽習慣讓我錯過了一些重要信息。我之後當然有去關注烏俄戰事,還去看了不同國家的媒體如何報道,所以才能在文中提到歐美媒體有它們的分析,中國媒體有不同的剖解。」
白薇秀是要借這個例子說明,大數據的計算法會影響我們接收到的信息,而我們的世界觀可能因此變得片面,這正是網際網路的一個陷阱。
她說:「更容易掌握資訊,不代表我們什麼都懂,這次的經歷就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警惕,也讓我去思考,我們怎麼知道所看到的就是真相?是不是很多人在討論,就表示是真的?我們的觀點取決於我們接收的信息,而這個觀點可能帶有個人偏見。」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