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节特辑:新新女性自强手册(下)

2022-03-10     缘分     24199

可能是急于求成,过度训练让她一度患有轻度抑郁,“当我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后,便休息了几个月让身体放松,但我心态上从未放弃,所以即便经历苦难与挫折都不觉得痛苦。”她说,最重要是思想准备,她靠着意志坚持训练,保持随时能上珠峰的体能和训练量。

女王节特辑:新新女性自强手册(下)

喜欢尝试与突破的曾小耘,除了登山,她还涉猎攀岩、滑雪等户外活动。

就体力而言,曾小耘认为男女各有优势,“男性通常有更强的力量,更快的速度,加上还要考虑女性周期会被高海拔打乱等因素,所以女性需要的训练比男性多。当然,女性也有优势,她们对高海拔适应相对轻松,具有耐力输出的持久和稳定性。”

登山是一个很复杂的高风险运动,涉及体能,心理认知,野外生存经验,对环境的认识,风险把控,危机处理等,曾小耘说,“我经历过登山时与生死攸关的复杂环境,把这些技能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上时,可以更淡定的分析局势,看清现状,解决问题。运动也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很多人登山,为的是满足征服感,而她却是为了融入大自然,“在宏伟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渺小如蝼蚁,没有征服可言,它更似一种把自己全身融入一个宏大的整体,然后敬畏和臣服。”酷爱登山,也因为可在无际空间探索无限可能。

马莉:越是艰难越要走下去

女王节特辑:新新女性自强手册(下)

“坚持的背后是 坚强 ,坚强的背后是辛酸苦辣。”

马莉(新公民、原籍吉林)是新加坡引进的首批华文教师,她曾在国际学校教过华文,也为社区居民上华文课。她说,要适应新环境不容易,走入社区可让她更易融入这里的生活。

1993年她创办了创新专业教育学校,马莉重视的不仅是语文教学,还有文化的推进,虽然不是一段易走的路,可她还是满腔热情推出一系列创新华文课程。

她首先推出了“相声无国界”的课程,培训洋人与本地学生说相声,并让他们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课程刚推出时还蛮受学生欢迎,可惜后来家长认为“孩子忙于背稿太劳累”而不了了之。

于是她退而求其次,拿掉文化部分,专心培训本地学生当主持人,并安排到958城市频道吸取实战经验。不料又因家长一句“不希望孩子太炫耀,学校成绩好就行了”而寿终正寝。

女王节特辑:新新女性自强手册(下)

马莉率领中心学生参加囯际象棋比赛。

虽然每每做出一点成绩,就被一盆清水当头淋下,但马莉有一种与生俱来不妥协的性格,人家越说难做,她就越要去做,“我认为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一切事在人为。”就这样,凭著一点信念、一份坚持,这条路不知不觉间走了30年。

她的坚持还是有回报的。一向视“以德治学”为教育方针的她,获得家长认可,感激地对她说:”你不仅传授知识,还有品德。”;她也受邀参加CCTV春晚,被主持人誉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继承人,因为她在一个“不重视华语的环境,坚持下来”。她深感鼓舞地说,“我感动的,不是因为别人的称赞,而是他们的认可与共鸣。”

这一两年,中心因受疫情影响而学生减半,可马莉并没有退缩。“办教育不是为了赚钱,只要讲堂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教下去。”在未来日子,她希望能为自己找到接班人,传承她的理念。

继往圣之绝学,传华文于世界。马莉校长将继续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为使命,培养出更多懂华文、说华语的人才,竭尽所能为本地华文教育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简舒敏博士:想当“尼姑”的博士

女王节特辑:新新女性自强手册(下)

“人生是不断地 克服 ,尽管逆境不断,仍然迎难而上。”

简舒敏博士(永久居民、原籍马来西亚)小时候在“我的志愿”作文上填了“尼姑”,结果引来老师的关注,简博士说:“那时候并不知道有社会工作者、辅导员等职业,因为经常跟母亲到寺院,看到尼姑们都很和蔼,很爱助人,其实我当时想说的是,从事服务社会,扶贫济困的事业。”

简博士拥有理学学士学位,双主修数学、化学。1990年,她跟随先生移居狮城后,便投入社会服务行业。她从一名义工变成全职社区服务人员,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成为中心的部门主任。她默默的付出发自内心,管理层是看得见的。当没人载送中心的智障人士,她便充当司机;中心的厨娘突然有事请假,她就充当厨师变出几道菜肴为智障人士准备午餐。

“这是‘善心’事业,不能计较太多,不能抱着追逐名利的心态,不然很难持久。”她以爱心待人,无论是对同事、朋友、残疾人士、贫困老人,或亲人皆是如此。

说到家人,简博士表示,在她那个年代,男女在家中的责任壁垒分明,所以家务由她一手包办。尤其后来,当她的丈夫在脑部手术后成为植物人后,她更是放下事业全身而退,晨昏定省照顾终日躺床的丈夫。

两年后,她的丈夫不幸逝世,但她并没有回到中心复职,而是以自由讲师身份,到各个大学与社区服务中心执教。谈到在大学执教,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最感自豪的事。“当我还是部门主管的时候,利用工余时间完成了博士学位,随即大学便主动接洽我,并奉上一纸教职合约,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我以前在马来西亚念书时,一直都不是名列前茅,甚至是在及格边缘的学生,博士学位对那时候的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更别说是教学生,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