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王乙康今天(3月9日)為衛生部撥款委員會辯論進行總結時,提到了預防式治療比病入膏肓後才求醫更為重要也更有效。
他說:
「很多醫生經常問我:為什麼病人會因為慢性病而讓病情惡化得這麼嚴重?年輕時為什麼沒想過調整生活習慣?為什麼他要拖到這麼晚才來看醫生?」
目前50多歲的王乙康說,對於醫生們的提問,他自己特別能感同身受。
他在三四十歲時,也以為自己身體很健康,幾乎所向無敵根本不會生病,因此並不重視健康。
後來身邊的一名醫生朋友,每次見到他就會提醒他去做體檢。反覆叮囑很多遍後,他終於給朋友面子,去做了體檢,然後就測出高膽固醇。進一步測試後還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有小部分鈣化的現象。
於是他就乖乖聽醫生的話服藥、改變飲食習慣、避開膽固醇高的海鮮美食,例如辣椒螃蟹、蝦和魷魚。
「也不是太苛刻,犧牲不大。」
兩個星期前他剛做了一次體檢,現在指標都已恢復正常。提前干預讓他規避掉年紀大了可能須進行心臟繞道手術,或突然心臟病爆發死亡讓家人悲慟不已的風險。
在聽到王乙康說不能吃海鮮美食只是小小犧牲時,坐在講台正對面的國會反對黨領袖畢丹星調侃說:
「犧牲還不大?好慘!」
議員們頓時哄堂大笑。
王乙康腦筋倒也轉得快,立即補上一句:
「一個月還是可以吃一次……誰想邀請我去海鮮餐館,我一定去!」
「我很幸運有一名受過專業訓練又好心的醫生朋友,會整天念叨我並幫助我。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很可能就是你的家庭醫生,會給你建議,念叨我們為自己和家人的長遠健康做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