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下來數月將與有關各方展開諮詢,制定一套基層醫療方案。初步建議包括:免費或支付象徵費用就能體檢,跟著同一名醫生,就可使用更多保健儲蓄或社保援助計劃津貼;要是遵守護理計劃,保費還能打折。
明年起,衛生部將逐步落實「健康SG參與計劃」,鼓勵每個新加坡人固定看同一名全科醫生,包括定期體檢和商討護理計劃,以確保民眾獲得連貫的護理,同時加強預防性的調養和醫療。
衛生部下來數月將與有關各方展開諮詢,制定一套基層醫療方案。初步建議包括:免費或支付象徵費用就能體檢,跟著同一名醫生,就可使用更多保健儲蓄或社保援助計劃(CHAS)津貼;要是遵守護理計劃,保費還能打折。
隨著本地醫療體系將重心轉向社區基層和預防醫療,衛生部下來將大刀闊斧地推動一項累積了超過10年經驗的重大改革,通過動員全科醫生網絡、制定護理計劃、建立社區夥伴關係,以及擴大人力和資訊科技等支持架構,協助新加坡人保持健康。
衛生部下來數月將針對新的「健康SG」(Healthier SG)全國策略,向新加坡人、全科醫生、醫護人員和社區夥伴展開公開諮詢,把各方意見整理成白皮書,今年下半年提呈國會,具體細節仍在制定中。
衛生部長王乙康昨天(3月9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衛生部開支預算時說:「經過10年打下的基礎,加上一場大流行病危機,現在是時候邁出重要的下一步了。這是刻不容緩的,因為未來10年,在冠病疫情塵埃落定後,我們必須解決建國以來,醫療保健最大的挑戰——人口健康每況愈下。」
國際和本地研究顯示,定期看同一名醫生的人,一般比較健康,住院和掛急診的次數也較少,但每五名新加坡人中,只有三人有固定醫生。
根據擬議中的「健康SG參與計劃」,衛生部鼓勵每個新加坡人跟著同個全科醫生,及早了解自己的健康風險因素,以延緩患上慢性疾病。王乙康說,計劃預料從40歲以上的人開始推行,之後逐步擴大範圍。
目前有近九成的新加坡人在住家附近的全科診所或醫院看診,因此衛生部將根據住址,讓人們報名固定看同一個的醫生,就近獲得治療。不過,當局仍會允許人們選擇距離住家較遠,或坐落在另一個醫療集群協調區域的醫生。完成報名後,若遇到搬家等情況,還是可以換醫生。
全科醫生可與區域醫院合作 照顧醫療需求較複雜病患
「健康SG參與計劃」將由三個醫療集群負責協調,分別是服務東部居民的新保集團(SingHealth)、西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NUHS)以及中北部的國立健保集團(NHG)。每個集群照顧各自區域的約150萬名居民,並通過共享數據和建立團隊護理模式,更好地支援全科醫生。
全科醫生可與區域內的醫院或綜合診療所合作,照顧醫療需求較複雜的病患。病患出院後,醫院也可轉介到他所註冊的全科醫生。
王乙康說,冠病疫情深化了衛生部與全科診所的夥伴關係,現在是把全科醫生納入這項全國公共衛生計劃的「黃金時機」。衛生部將支持全科診所建立遠程醫療和資訊科技系統,以投入更多時間為病患提供預防醫療。
另一方面,三個醫療集群將與保健促進局、護聯中心、人民協會、國家公園局和新加坡體育理事會等機構合作,為區域內的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和項目。
衛生部也會落實支持架構和政策來推動醫療體系改革,包括擴大基層醫療團隊,加強家庭醫學和跨學科培訓,改變對醫療集群的資助模式,以及讓全科醫生更容易獲取病患的病歷記錄。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