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新增确诊1万6165起,含本土病例1万5990起、境外输入175起,累计90万1758起。死亡病例新增6起,累计1116起。
昨日新加坡疫情数据请看第二篇。
疫情期间,生活变得更无常。在异国他乡的无助和孤独感越来越强烈。
《新加坡眼》APP上就有不少网友分享了他们在疫情期间自己或身边人感染冠病的经历。
每个故事都围绕着“染疫”,但却如此的不同。几家欢喜几家悲,大家不妨慢下脚步,聆听他们的故事......
打了三支针
结果还是“中奖”了
新变种Omicron传染力非常高,一大症状就是喉咙痛。很多中招的人都是从喉咙痛开始的。
说实话我不怕,因为已经接种了3针疫苗。但我跟同住一个屋檐下的还有80岁老人,虽然她也完成了接种,但我还是担心传染给她。
后面觉得喉咙痛,自检“两条线”。去诊所再度检查,还是中招了!
医生说:“每个人症状不一样。有一点不舒服就自我检测!即使测出来时阴性也要谨慎,因为病毒有潜伏期。口罩戴好,不要共享食物。”
我中招的朋友说除了喉咙痛,还会轻微咳嗽、流鼻水和全身无力。
我就只是喉咙痛而已,没有咳嗽、发烧、流鼻水(我一向有鼻子敏感问题,很容易流鼻水,不过中了反而没有流)。全身无力、头痛这些症状也没有。就只是喉咙痛而已。
希望病毒早日消失!
隔离就像“度假”
不知是喜还是悲
为了不传染给同屋的老人,我选择打电话给MOH,去隔离所隔离。
后面得知是被分到Hotel隔离!房间很不错,基本配套都有,热水壶、吹风筒、血氧仪、冰箱之类的。
真的像度假,一个人安静地呆在房间。三餐定时有人送,垃圾丢门口有人拿,可以自在地看电视休息。
确诊第六天收到电话通知要checkout。老实说还有点失落,也许一直以来工作都太忙碌,有一个短暂的隔离假期,也不懂该喜还是悲。
(图源:pixabay)
怀孕的我竟然感染了
我怀孕后都不怎么出门,家里还有个三岁半宝宝。家里人为了保护我也很谨慎。
可是10月25我不知道抽什么风,非要送女儿上学。结果没几天就接到通知说女儿同学确诊。
10月30女儿发烧37.8左右,确诊了。我怀孕加上家里还有两个老人,我们就去诊所上报、申请隔离。
11月3号我开始发烧,测了两条线。于是我就带着孩子去kk医院隔离。
我因为属于高危人群所以要住院10天。
总结来说,如果密接了,就不停喝水。我当时跟女儿一起喝了很多水,感染后也并不严重。洗澡可以用温点的水会舒服很多。保持良好心态,后遗症之类的不要多想。
(图源:pixabay)
92岁老母亲确诊
靠维D撑过去了
2月4 日,92岁的母亲(完全没接种疫苗)被我感染了冠病 。
全程14天,母亲都在医院里进行隔离治疗,但无须输氧。
第一天,她打了静脉注射干饶素;第2天到第6天,瑞德西伟。3天后她就退烧了(期间只是晚上发烧)。第七天时,妈妈已经转到普通隔离病房。当时,医生跟我说,妈妈真的很幸运,也很健硕所以才能复原的那么快。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篇以色列的报道,里面表示新冠能快速痊愈,与体内的维D量有密切的关系。
我这才明白妈妈快速康复的真正原因。妈妈有骨质疏松症,5年来医生都有给妈妈开维D。正是因为妈妈长年服用维D,她才能度过难关的!
(图源:pixabay)
午夜惊醒,冠病来袭
凌晨4点多,突然被惊醒,感觉嗓子有点痒,这时脑子里马上闪过一个不祥的念头,不过很快往好处想,清了清嗓子,感觉还行,又迷迷糊糊睡着了。
早上7点,起床洗漱。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想还是小心为妙,戴上口罩为儿子准备早餐。
在车上,我也没有摘下口罩,还和儿子说我好像嗓子不舒服,待一会儿回去自我测一下,看是不是得了新冠。
一回家,便拿出冠病-19自测工具,将长长的棉花棒戳进一个鼻孔,搅动十下,又放进另一个鼻孔,旋转十下。将棉花棒放入装有测试液的小瓶中洗了洗,再将小瓶中的液体滴入测试凹槽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