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你是否感到焦慮、失措或者憤怒?
孩子是否也因此感到疑惑或不知所措?
疫情之初,世界衛生組織就曾提醒,面對病毒的恐懼更多的來自心理。
新加坡一項針對大學生展開的研究發現,在冠病疫情和阻斷措施落實期間,約四分之三的年輕人出現了患上抑鬱症的風險,超過八成面對極大壓力,過半的年輕人感到孤獨。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國大思維科學中心在2020年9月和10月,對當地大學生展開調查,探討冠病疫情和局部封鎖措施,對新加坡年輕人在代際溝通和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影響。
研究對象平均年齡是21歲,當中大部分是女生,以及在阻斷措施期間同父母或祖父祖母同住的年輕人。
(圖:來源自網絡)
在阻斷措施之前,他們平均每天跟家人相處五個多小時,阻斷措施期間,增加到超過12個小時,多了七個多小時。
結果也發現冠病疫情和防疫措施,似乎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約四分之三的受訪者出現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83%的學生更指出他們正面對很大的壓力。
調查團隊認為生活作息被打亂、社交活動減少,家庭經歷壓力、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等因素,都可能是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受到負面影響的原因。
面對疫情,一定要更好地調整好心理狀態。
在疫情發生之初,世界衛生組織也給出了建議,希望能幫到更多的受影響人士。
(圖:來源自網絡)
我是海羊,每天記錄和分享新加坡及世界各地有溫度、有高度、有時度的趣談,關注我,隨時了解新加坡靠譜的當地乾貨!
如果您對內容喜歡,期待您的轉發,也請您在評論區內留言互動!謝謝!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