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野生動物面面觀:野豬被警察追捕,水獺有警衛開路

2022-03-11

新加坡的野生動物跟人一樣,都得「投對胎」,命運才會大不同。

過去兩天,恰好就有兩種本地常見的野生動物,「以身作則」地詮釋了這個亘古不變的道理。

3月9日:野豬竄逃傷人,被警察與公園局追捕 本周三(9日)傍晚約6、7點,一隻野豬突然出現在義順組屋區。短短25分鐘內,它在兩公里的範圍內,撞傷了三名婦女。

一人倒地昏迷、一人大腿被獠牙刺破、另一人受輕傷。

紅螞蟻掃了網上幾個關於野豬的閉路電視視頻,畫面比較清晰的是《今日報》。

從視頻中不難看出,這隻野豬應該是迷了路,慌亂之下反射動作就是到處亂竄尋找出路。它雖非存心傷人,但因體型較大又有獠牙、奔跑時衝擊力也大,魯莽行動之下難免就會傷到人。

既然傷了人類,自然要被人類問責。

國家公園局人員和10多名手持盾牌的警察花了好幾個小時搜捕,還一度關閉義順公園繼續搜捕,始終沒找著「嫌犯」。

國家公園局人員和10多名手持盾牌的警察花了好幾個小時搜捕野豬。(聯合早報)《聯合早報》還打鐵趁熱刊登了一張野豬防身指南,教育民眾遇到野豬時應該怎麼做。但不少網民指出:

紙上談兵很容易,當事情發生在眼前時,肯定是措手不及、腦袋一片空白。

這並非野豬首次在新加坡傷人。近年來,野豬出沒事件有增無減。

關愛動物研究教育協會(簡稱ACRES)今年2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ACRES在2021年接獲超過100起野豬相關的通報,比2020年的80起多出約兩成。當中有40多起是公眾遭野豬攻擊的投訴,或野豬出沒引發安全隱患的通報。

國家公園局也透露說,2019年和2020年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央集水區自然保護區內有約150至200隻野豬。由於部分樹林因發展需求而遭砍伐或分割,縮小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野豬們被迫離開樹林到公路旁和住宅區覓食。

警察和公園局一般會先將野豬驅回鄰近的樹林。一旦多次重返對居民構成危害,這些野豬就會被逮捕並施予安樂死。

3月10日:水獺家族過馬路,警衛叔叔開路 與人見人怕的野豬處於光譜另一端的,是人見人愛(拍照、拍視頻)的水獺。

或許是水獺體型較小而且看起來相對溫和吧(雖然也曾咬過人),國人見到水獺家族時雖然也尖叫,卻不像見到野豬時的那種恐懼尖叫,而是「好可愛,kawai哦」的那種雙眼冒愛心的尖叫。

昨天(10日),有民眾乘坐雙層巴士途徑烏節路的新加坡總統府時,目睹了神奇的一幕:總統府的警衛竟然走上馬路為16隻水獺開路,攔下四個車道的車子,為水獺們敞開安全過馬路模式。

不可不謂是「總統級別」的VIP服務哦!

@sgcoolguy1974 #cute #sg #singapore #sgtiktok #fyp #fypsg #sgtrending #otter #otters #ottersoftiktok #otterlover #animal #wildlife original sound - SgCoolGuy1974

本地的水獺似乎很喜歡在總統府前橫跨馬路。2021年1月24日,水獺家族也在總統府前屢次想要「征服」川流不息的馬路,最終在車子踩下緊急剎車的情況下,險象環生地越過了馬路。那一幕,恰好被路人拍下。

別看水獺一臉的「無辜樣」,其實是劣跡斑斑的野生動物,經常全家「殺入」私宅和植物園肆意咬死一整個池塘的鯉魚。

只能說,同「野」不同命啊!

新加坡這幾年一直反覆提出我國正朝著「大自然中的城市」(City in Nature)的願景邁進。既然大自然中不只是住著人類,為何就無法與野生動物共存呢?

野豬也好、水獺也好,居住在「大自然中的城市」的我們,按理都該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尊重。包容它們與自己共享居住環境,尊重它們需要「安全距離」。

不必因為它們長得凶就攻擊驅趕,也不用因為他們長得可愛就放鬆警戒貼近,忘了它們都具有「野性」,並不是我們在組屋區內常見的貓貓狗狗。

紅螞蟻期待有那麼一天,目前的「人怕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怕人」的情況,能夠轉變為「人尊重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尊重人」。


相关文章

  •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數達到上限 勿洛體育場入口關閉
  • 【GE2025】國人需要平民代表 紅點同心黨候選人林怡慧談從政決定
  • 【GE2025】五個政黨代表將進行華語論政 新傳媒今晚9點直播
  •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 勿洛體育場入口重開
  • 黃總理與馬國首相安華通電話 了解緬甸地震災後人道主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