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咖啡店里有看似一般的麻辣香锅、鸡饭、西餐、云吞面和茶水摊五个档口,但特别的是,这些食物不但无肉,而且无奶,也无蛋。上个月开启的本地首个纯素咖啡店,经营者是一个未满30岁的年轻人。
斋这里(Makan Vegan)咖啡店年轻经营者孙宇恒(29岁)受太太影响改变成纯素饮食,但他更希望透过创业来发扬理念,让人们减少吃肉。孙宇恒说:”如果人类一直食用肉类,食品会遇到危机,因为饲养动物用掉很多土地。”
在一次到循环路熟食中心(Circuit Road)吃饭时,孙宇恒萌生灵感。“我很好奇,为什么一个熟食中心有13间素食摊,还可以存活到今天,我就想,如果我们可以开一个纯素的咖啡店,全部的店都是纯素的,为什么我们无法生存呢?人家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
孙宇恒也观察到,在弹丸小国的新加坡竟有4000多间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他看准咖啡店在新加坡人心里的位置。孙宇恒于是找了包含自己的弟弟孙宇鸿(24岁)与几位20多到40多岁的合伙人融资。
要开创一个在本地市场相对新鲜的纯素咖啡店,让孙宇恒“没在怕”,有两个原因。他说:“其实每个合伙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各凭经验贡献长处,互相截长补短,所以我不担心。而我们也做了调查,其实新加坡吃素的人口有百分之八,是很多的,所以我们其实没有什么担心。”
去年9月迈开脚步,他们原本预计在不同的熟食中心分别开四个档口。但是,10月初看到芽笼有咖啡店出租的信息,他们便下决心将四个档口集合到一个咖啡店。“我们都觉得,为什么还要找多四间档口,为什么不要把四间档口放在一个地方,直接做,所以在去年十月就租下来”
斋这里咖啡店顺利在今年2月6日开张,成为新加坡第一间纯素的咖啡店。
其中不可少的一个特色就是“斋这里”的咖啡和茶。孙宇恒说:“我们开纯素的咖啡店时没有忘记新加坡人最喜欢拉Kopi,要有纯素的南洋咖啡和茶。”
素食餐点的高价常会让人却步,孙宇恒解释说:“也有顾客说素食很贵,但是譬如一盘鸡饭,我们卖4元8角,可是我们的成本可能是2元5角,这不包括租金、水电费,还有员工的薪水等,一盘鸡饭我们可能只赚3角到5角。可是我们愿意降低利润,让顾客吃到更便宜、更好吃的素食。”
开业才一个月,孙宇恒与团队已设好了更大的目标。“我们不把做素食的人看成竞争者,而是朋友。我们希望未来开更多间纯素咖啡店,邀大家一起开摊位,把全新加坡不同品牌的素食,全部开在一个咖啡店里。”
问及创业的困难,孙宇恒哽咽说:“唯一的困难就是时间,这件事要有一点取舍,就是没有时间陪家人。我想完成个人的使命,想要造福他人。”
另一个驻足素食业11年的绿一点(Greendot),经营者也相当年轻,今年才33岁。2011年与同学周志麒在学校开创“绿一点”时,傅永鸿还是22岁的国大商学院的学生,对餐饮业陌生的傅永鸿,可说是能入厅堂,但不曾进厨房。
“绿一点”执行总监、联合创办人傅永鸿说:“在开始绿一点的时候,我连切菜、洗米都不会。不过我非常努力,甚至把五天的课排成两天,其他五天就去学校档口炒菜。”
傅永鸿从不会,到熟透餐饮业里里外外,刚创业遇到的困难也非常多,“我没有经验,走了许多冤枉了,遇到一些如管理员工、租金计算、开新点、没钱等问题,甚至想放弃。但如果看不开,挫败感就很重,但其实这都是创业的必经之路。”
2014年,傅永鸿大学毕业,也到了“绿一点”勇闯商场的转折点,在勿洛广场(Bedok mall)开了试点档口后,就在巴耶利峇广场(Paya Lebar Square)开了“绿一点”旗舰店。
“绿一点”转战商场时,傅永鸿时常思维,如何让非素食者走进“绿一点”吃一顿,方便素食者聚餐。而他也观察到,近日越来越多荤食店也有了素食选项,他说:“现在和朋友出门,再也不用担心餐馆说,你吃素的啊,我不会煮。所以这个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欣慰的,对素食者是友善的。”
十年间,新加坡人对素食的认识变多了,傅永鸿观察:“十年前我创业的时候,素食和非素食的分别很大,但是我发现现在有个蛮大的变化,就是有一个中间区,叫做弹性素食者(Flexitarian)。一个星期有21餐,有人可能说这星期3餐吃素或是7餐吃素,所以更多接受素食,越来越多人在这区。”
“绿一点”如今已在商场开拓了12个店面,傅永鸿说:“开一、两间店,自己一个人冲,自己一个人顶还可以,但是,经营企业不能这样。心量有多大,团队就能多大。我要让员工看到,在你的身上值得学的,也让他觉得跟你工作有意义。”
傅永鸿回忆校园里开档口的两年多,其实是创业生涯中蛮快乐的日子,他忆述:“学生常好奇走来问,哇uncle,今天有炒什么,他们没有说怎么是素的。所以我觉得小学生很单纯,他们其实不排斥素食,我一直想要回到学府推广素食,所以就跟团队商量,我们目前比较稳定,也有一定的成绩,可以回馈给社会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