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2022-03-12     于晏     26928

虽然这次政府依旧没有大幅宣布放宽限制,但已经透露出的种种迹象,在本地卫生专家之中引发了热议。

本地专家各执一词

新加坡到底要不要松绑?

其中,一些专家认为过早放宽限制,有可能会导致疫情再度“恶化”,病例再度激增。而另有些专家,则相对激进一些,认为应该及早放宽限制措施。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来源:海峡时报

当然,认为应该暂缓开放限制的专家们,并不是不支持政府开放的举措,只是在时机上有所疑虑

专家们认为,应该再等一段时间,直到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后再放宽。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执行主任梁玉心教授就是其中一分子。担忧过早放松措施会导致病例数反弹,她强烈主张政府等待久一些。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图源:陈笃生医院

她补充说道,现在新加坡观察到的新增病例下降趋势仍旧处于早期阶段,也就是,处于动态中随时可能上升。

因此,在决定下一步行动前,再继续观察一段时间更为明智。

梁玉心的说法得到了一些专家的认同,其中,来自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的Hsu Li Yang副教授就认为,现在依然需要谨慎行事。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图源: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

他的顾虑,和梁玉心相同,都是担忧突然放宽的政策会导致病例数上升。

而且,类似情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迹可循。比如英国宣布于2月24日开放后,原本在2月27日的新增病例数只有25000例,但到了3月9日,就又涨到了67000人左右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出现反弹的英国疫情

另一名专家Alex Cook,现在则显得十分矛盾。一方面,他认为在不出现新变种毒株,或是意料之外的情况下,新加坡总体疫情应该呈下降趋势,再度飙升的可能性不大

但另一方面,鉴于现在新加坡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过大,即使是病例微增也将为他们带来麻烦。

总体上看,他还是支持政府等到4月中旬,再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放宽举措。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图源:杜克-国大医学院

然而,国大医院高级传染病顾问Dale Fisher,以及国大一位副教授Jeremy Lim,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将重点放在了延缓开放后产生的后果上。

Dale Fisher表示,新加坡或许可以“两手都要抓”,放宽一些不会导致感染人数大幅增加的限制,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议包括,取消户外口罩强制令,以及调高聚会人数限制。只要对那些高风险的活动,例如大型室内集会继续实施限制措施,似乎在他看来影响就不会很大。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新加坡2022年航空展不对外开放,图源:Business Times

但是,很多专家都承认,不论如何民众都不需要为“解封”等待太久了。

他们预计,最快在3月底,政府就将宣布下一阶段的措施。

新冠实际死亡人数是通报的三倍?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近600万人死亡。

而国外的研究人员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新冠造成的真实死亡数字,比起官方通报的要高出许多,甚至达到了3倍之多!

相关研究结果被首先发布在《柳叶刀》上,之后被世界三大期刊之一的Nautre收录。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的死亡率,与前几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表明新冠前两年已经造成了全球1820万人死亡。

比如,南亚地区的超额死亡人数是对外通报的9.5倍,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超额死亡人数则是对外通报的14.2倍

科学家们估计,在每10万人中,就有超过120人因为新冠死亡。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图源:Financial Times

不过,一些死亡案例并不是直接由感染新冠产生的,而是间接产生的。

比如那些,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无法获得医疗保健和其他基本服务的人群,或者是音新冠下的行为转变,自杀或吸毒后死亡的人群。

疫情趋稳!新政来了: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程序简化、戴口罩不用安全距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