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自网络)
未接种疫苗儿童无需在家人陪同下可进入实行疫苗接种差异化场所
从本月15日起,12岁以下没有接种疫苗的儿童,即使没有同住家人的陪伴,也可以和其他亲友进入实行疫苗接种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的场所。
从本月14日开始,12到17岁已经接种两剂疫苗的青少年,必须在接种第二剂疫苗的270天内施打追加剂,才能继续维持完成接种疫苗的状态。
鼓励可接种追加剂的人早日接种,保护自己及身边的人。
(图:来源自网络)
少于千人活动人数限制将取消
15日起,少于1000人的活动的人数限制将取消,这包括宗教、商业、记者会、丧礼和追悼会、在住家之外进行的宣誓仪式、婚礼和戴口罩进行的课程等活动。
另外,活动场地也无需进行分区,但参与者必须戴口罩和完成疫苗接种。
活动人数将取决于场地的容量,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型活动,由于感染病毒的风险较高,安全起见,将规定参与人数不得超过场地容量的50%。这包括旅游景点、游轮、大型艺术中心、体育馆、会议与展览以及和工作相关的大型活动。
(图:来源自网络)
通过VTL和来自第一风险级别国家入境的旅客可自行进行ART
从14日晚上11点59分开始,通过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以及来自第一风险级别国家和地区的旅客入境新加坡的24小时内,可自行进行抗原快速检测ART,不再需要在专人监督下进行。
完成ART检测后,必须通过sync.gov.sg上传检测结果,才可在新加坡展开活动。旅客在进行检测前应自我隔离。如果身体不适,需使用私人交通工具到诊所求医。
目前这类旅客在入境新加坡的24小时内,必须到快速检测中心或综合检测中心,在专人监督下进行ART检测。
这是对在未来几个星期内推出新的VTL模式做好准备。到时,已接种疫苗的旅客普遍不需要申请入境许可,检测规定也将简化。
(图:来源自网络)
实施被推迟的安全管理措施
15日起,将实施早前被推迟的安全管理措施。
将从五方面简化安全管理措施。社交人数维持在最多五人,但每户家庭的访客人数从一天最多五人,改为一次最多五人。
无论在室内或户外,人们仍需要戴口罩。如果人们都戴上口罩,就无须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
在这同时,多达50%的员工可以回返工作场所。只要员工戴好口罩就不用保持安全距离。员工也可以在工作场所聚会,但聚会人数最多为五人。
(图:来源自网络)
不超过30名已完成疫苗接种者体育活动将获准恢复进行
15日,不超过30名已完成冠病疫苗接种者参加的群体体育活动将获准恢复举行。
这30人包括球员、教练和裁判等。
这些活动能按计划,在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和人民协会管理的指定体育设施,以及指定的私人地点进行。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将在接下来几个星期,逐步增加获准恢复进行群体体育活动的地点。
参与者必须在活动前后,以及在中场休息时,遵守现有的社交管理措施。只要他们都完成接种疫苗,他们就无需另外进行检测。不过,当局强烈鼓励参与者在抵达活动场地之前自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或出现症状,就应该待在家中。
参与者也必须在活动前,填写健康状况申报表。
(图:来源自网络)
医院预计未来两至四周仍忙碌
新加坡医院预计在未来的两到四个星期仍然忙碌。
卫生部长王乙康说,医院仍有很多病人,他们虽然感染了2019冠状病毒,但入院主要是因为本身的慢性病导致。
他说,这些病人一般患有严重的慢性病,有潜在的病因,而感染冠病使他们病情更为严重。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则表示,目前,每100名住院病患中,25%在入院时确诊冠病。其中,20%的病患是因其他病因入院,而刚好被诊断染疫,只有5%是因为冠病相关病情而入院。如果加上那些慢性病管控不佳或因冠病而慢性病恶化的病患,因非冠病而入院的病患比率则高达90%到95%。
他预计,随着病例逐渐减少,入院人数也将降低,到时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会随之降低。不过,接下来的两个到四个星期,预计仍会有患有冠病的慢性病患入院,医院仍将很忙碌。
麦锡威吁请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定期复诊,并跟从医生的指示控制慢性病。这么一来,将减少他们入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情况,并减轻医院的负担。
(图:来源自网络)
我是海羊,每天记录和分享新加坡及世界各地有温度、有高度、有时度的趣谈,关注我,随时了解新加坡靠谱的当地干货!
如果您对内容喜欢,期待您的转发,也请您在评论区内留下箴言互动!谢谢!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