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誰?」今年1月至今,至少有280人墜入冒充朋友詐騙案,上當被騙損失超過120萬新元(約360萬令吉)。
根據新加坡警方昨日發表的文告,受害者在接到帶有「+」前綴的未知電話號碼並接聽後,來電者不會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用諸如「猜猜我是誰?」或「你不記得我了嗎?」之類的問題誤導受害者。
受害者會誤認為來電者的聲音很熟悉,便用他們覺得聽起來與來電者聲音相似的朋友名字來回答。然後,來電者便會冒充這名朋友的身份,聲稱手機丟失或更改了聯繫號碼,要求受害者更新他們在聯繫人列表中的號碼。
幾天後,來電者會再打電話給受害者,聲稱經濟困難或遇上法律問題而要求借錢應急。之後,他們會指示受害者將資金轉移至指定的銀行戶頭或電話號碼。
新加坡警方指出,受害者只有在聯繫了騙子冒充的真正朋友後,才會發現這是騙局。
為此,新加坡警方建議民眾採取以下預防措施:第一,當心帶有「+」前綴的電話號碼,尤其是國際電話;第二,謹防從電話或信息中收到的不尋常請求,即使這些請求看似來自家人或朋友;第三,以親身面對面或使用之前建立的聯繫等方式,與家人和朋友核實所收到的請求是否可信。
新加坡警察部隊2月發布2021年罪案數據,詐騙案大增導致罪案總數從2020年的3萬7273起增至4萬6196起,這其中有51.8%即2萬3931起是詐騙案,騙走新加坡人至少6億3300萬新元(約18億9900萬令吉)。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