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新加坡打工族稱:2021年是有生以來壓力最大的一年!

2021-10-27

冠病疫情給工作模式帶來的巨變,是否壓得你喘不過氣?

一項由全球科技巨擘甲骨文公司(Oracle)進行的最新職場調查顯示:

新加坡有近七成打工族認為2021年是有生以來壓力最大的一年!

由於疫情陰霾久不消散,有超過五成受訪者坦承,他們因職場模式頻繁變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高達92%受訪者對以往「事業成功」的定義徹底改觀,不再以追逐名利雙收為首要目標,反而更看重那些能為自身帶來價值和舒適感的工作。選擇工作時,他們會優先考慮:

  • 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
  • 心理健康;
  • 工作場所的靈活性。
這場疫情究竟給新加坡員工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新加坡中央商業區。(海峽時報)居家辦公時猶如「工作機器」,無法時不時開小差 甲骨文公司在今年7月至8月期間,針對本地1000多名員工、經理和人力資源主管展開了這項年度研究調查。

68%受訪者覺得今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是因為居家辦公的氛圍沒法讓他們真正放下手頭的工作。很多時候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比在辦公室工作的時間多出不少。

甲骨文亞太區人力資本管理雲應用策略主管卡納(Shaakun Khanna)表示,疫情暴發前,職場人士一般會在工作時與同事談天說地「開小差」,或是在午餐時間小憩一下。

然而,疫情期間推行的居家辦公模式,反倒讓休息和工作間沒有了明顯區分。

居家辦公示意圖。(海峽時報)卡納說,居家辦公的打工族每天打開電腦工作,一待就是8個小時。老闆們對他們的期許是,在家工作也得保持效率,他們因此得不斷工作「就像個機器一樣」。

老闆們認為員工必須全天候隨時待命的觀念,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員工的精神思緒,是造成潛在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問題之一。

心理健康和職涯發展優於薪金增長 冠病疫情也影響了新加坡打工族的職業動力以及對職場生活的掌控感。

超過八成受訪者的生活,在去年疫情到來後變得不順遂。其中,有33%受訪者面臨財務壓力,29%受訪者缺乏職業動力看不到未來,而26%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況則每況愈下。

無法規劃個人和職業的新加坡民眾亦大有所在,同比疫情暴發前翻了近一倍。在個人生活、職場未來,以及財務管理的規划上,半數受訪者表示深感無力,不認為自己有掌控未來的能力。

(iStock示意圖)研究稱,77%受訪者贊同本地企業確實有在疫情後對員工的心理健康比較上心,付出更多努力照顧員工。但仍有93%打工族認為,僱主所提供的支持還不夠多。

  • 43%受訪者希望僱主能提供更多學習和技能提升的機會;
  • 37%受訪者尋求在公司擔任新職務;
  • 37%受訪者則期盼工作場所更有靈活性,例如可以遠程辦公。
如今職場工作模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卡納指出,本地員工期待僱主能在新時代提供必要支持。

「對於許多打工族工來說,如今心理健康比財富增長來得重要。」

「傳統觀念上,你的教育水平、技能和收入水平等因素,會被世俗視為關鍵成功因素。新加坡人也以他們的職業素養、辛勤工作和長時間投入職場而聞名。但也許這是第一次,國人開始更多地談論工作與生活平衡是多麼重要。」

(聯合早報)工作與生活平衡(41%)、心理健康(42%)以及工作場所的靈活性(41%)成了現代員工衡量工作好壞的主要三大指標。

展望2022年,不少受訪者指出,他們願意放棄一定比例的工作福利,如靈活的工作安排(62%)、假期(57%)、年終獎金(53%)或部分薪金(49%)等,來換取更多職業晉升和職務轉變的機會。

卡納表示,惟金錢馬首是瞻的時代早已褪去,疫情後時代的人們追求的是「更具意義的工作」。

「他們開始意識到,金錢上的成功及職涯的直線增長,只能帶他們走這樣遠而已。」

「要吸引並留住人才,企業必須把幫助員工的需求和技能發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並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規劃,這樣他們才能重新掌控自己的職業生涯。」


相关文章

  • 女子在地鐵站被摸屁股 猛追大喊求助勇擒色狼
  • 美國發動世界貿易戰誰將最後站在台上? 跟李顯龍上一課吧!
  • 防長黃永宏宣布引退 不參加來屆大選
  • 億元遺產引家族紛爭!長子起訴姐弟,爭奪唯一遺產執行權
  • 新加坡現裸男持刀傷人,赤身奔跑還四處搞破壞!
  • 天琴座流星雨即將浪漫來襲!新加坡這些地方可看到
  • 全球創新70%在亞洲!新加坡副總理從中關村發展談新中合作
  • 當AI邂逅星辰!中國教授這幅神作,讓新加坡總統直呼驚艷
  • 人民黨宣布競選政綱 謝鏡豐將領軍碧山 大巴窯團隊